-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会计学; (4)两反向曲线间夹有直线段时,以设置不小于最小直线长度的直线段为宜。否则,应调整线形或运用回旋线而组合成S形平曲线。
在转向相反的两圆曲线之间,考虑到为设置超高和加宽缓和段的需要以及驾驶人员转向操作的需要,宜设置一定长度的直线。《规范》规定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 m 计) 以不小于设计速度(以 km/h 计)的2倍为宜,即2V。
三、四级公路两相邻反向曲线,若没有设置超高和加宽时,可以径向衔接;无超高但有加宽时,中间应设有长度不小于10m的加宽缓和段;设置超高时,工程特殊困难的山岭区,中间长度不得小于15m。;;;;;第6页/共39页;;3.平面线形的组合;;(2)S型;(2)S型;(2)S型;(3)S型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不宜过大,宜为:;;式中:A——回旋线参数;
R2——小圆半径(m)。
(2)两圆曲线半径之比宜在下列界限之内:;(3)两圆曲线的间距,宜在下列界限之内: ;凸型的回旋线的参数及其连接点的曲率半径,应分别符合容许最小回旋线参数和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的规定。 ;两个回旋线参数之比宜为:A2:A1=1:1.5
复台型回旋线除了受地形和其它特殊限制的地方外一般很少使用,多出现在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匝道线形设计中。;(6)C型; 三、平曲线的最小长度
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如果曲线太短,会使驾驶操作频繁而紧张,这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是非常危险的,同时也给乘客带来不良反应。另外,当公路转角过小,曲线可能就会很短,也容易形成不好的平面线形。因此,设置一定长度的平曲线是很有必要的。
1. 平曲线的极限最小长度
当条件受限时,为使驾驶员在曲线上行驶时,不感到方向盘操作困难,按汽车6s行程设置曲线,将缓和曲线在曲率相等处直接连接, 此时的圆曲线长度等于0。现行《规范》规定了平曲线(包括圆曲线及其两端的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如表3.5.3所列。;;一般认为, ≤7o时属于小转角。对于小转角弯道应设置较长的平曲线, 其长度应大于表3.5.4 中规定的“一般值”。但受地形及其它特殊情况限制时, 可减短至表中的“低限值” 。;;;切线长度与缓和曲线长度的增减有近似1/2的关系,
LS1=130+2×8.29=146.58,取Ls1=140m。
则计算得,T1= 200.49m
T2=407.54-T1=407.54-200.49=207.05
按1:1:1计算Ls2:
Ls2=αR/2=15.3250×PI/180×1000/2=135.68
计算切线长T2得,T2=204.45m
207.05-204.45=2.60
取Ls2=135.68+2×2.60=140.88
计算得, T2=207.055m
207.05-207.055=-0.005
取Ls2=140.88-2×0.005=140.87;JD1曲线要素及主点里程桩号计算;JD2里程桩号计算:;JD2里程桩号计算:;作业:;附:非对称缓和曲线计算方法 ;非对称缓和曲线计算原理;(二)采用的测设方法 ;(二)采用的测设方法 ;2. 调整缓和曲线参数法 ;(1)计算原理
设第一缓和曲线长度为Ls1,第二缓和曲线长度为Ls2,且Ls1 Ls2,则
缓和曲线参数:A12 = RLs1,A22 = RLs2
;缓和曲线参数:A12 = RLs1,A22 = RLs2
因为Ls1≠Ls2,所以A1≠A2, p1≠p2,
[方法]令p2 = p1,由p2反推缓和曲线参数A2,再进行缓和曲线计算。;(2)几何要素计算: 上、下半支曲线分别按Ls1和Ls2单独计算。 ;习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resform使用说明.doc
- 丙烯酸乳液标准文本.pdf VIP
- 《劳动权益保护法规》课件.ppt VIP
- 要素式强制执行申请书(申请执行用).docx VIP
- GEOMETRICAL OPTICS AND OPTICAL DESIGN (几何光学和光学设计).PDF VIP
- T_CSTE 0001—2021_污(废)水处理用碳源.pdf VIP
- 赣科技版信息科技七年级上册 第6课《网络创新应用》第2课时 教案.doc VIP
- 大型齿轮渐开线齿形误差在位测量仪(测控第一大组课程设计报告).docx VIP
- 人工智能助力文化创意产业增长分析报告.docx VIP
- 杉木人工林抚育经营技术规程.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