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探测仪器》课程思政案例.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2 《海洋探测仪器》课程思政案例 (一)教学设计: 国内的海洋仪器长期大量依靠进口,特别是高端仪器。与此同时,海洋探测仪器的设计研制,也涉及到与环境融合共存的问题,涉及到工程伦理问题等。家国情怀、人文关怀,在本课程中都有很好的培育土壤。 本课程思政内容的主要建设方向,其一是涉及海洋环境与仪器共生共存的环境伦理问题,其二是以“海洋仪器90%来自进口”为现实背景的图强图新情怀培养。既有人文的,也有家国的。从这个角度讲,本课程的专业技术内容,比较适合一定思政内容的有效融入,有其内在合理性。 本课程总体思政内容建设思路如下图所示。总的思路是建立起两条思路主线,分别是“海洋探测仪器与自然的关系”和“海洋探测仪器与国家的关系”,一个归结到伦理问题,一个归结到站位问题。 图1?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思路 总之,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根本思路是构建从专业到思政的天然一体的融合感,既能在专业内容上突出新意,更能讲出课程本应有的思政层面的“爆炸当量”,用理性的知识融合带动感性的情感迸发,反过来,用感性的情感迸发进一步提升知识融合的深度,二者起到相辅相成的正馈作用。 案例名称 海洋成像探测仪器 (二)案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成像探测问题的一般数学模型,建立起光学成像、声学成像等不同成像模式的数学描述等价性,理解成像核心指标——成像分辨力的内涵,并能解释一些与成像分辨力相关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面对一定应用场景,围绕核心指标要求,设计一定的成像模型,并能给出合理的模型边界条件,提升对海洋成像探测仪器关键指标的设计能力。 价值目标:从环境伦理的角度,以声呐系统设计不能以牺牲海洋环境为代价的实例,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海洋环境伦理观;以常见诸新闻媒体的中国南海水域水下侦查对抗活动为案例,将海洋探测仪器专业内容与国家海洋环境安全建立起直接联系,增强学生的科技强国使命感和责任感。 案例教学实施过程 (四)教学效果及反思 (1)教学效果 结合引入的思政内容,学生在学习中对海洋探测仪器会有更真切的感受和理解。思政案例的引入,会让学生记忆更深刻,理解更到位。比如成像分辨力问题,与海洋侦查时事进行了关联;声呐功率问题,又与海洋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关联。学生理解不吃力,感受真切。 (2)学生反馈 海洋探测仪器课程内容十分丰富,讲解深入浅出也相当有趣,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观点,构建了一些有趣的思政案例和背景,给我们理解课程带来了很大帮助。学习完这门课程,了解了海洋探测仪器在资源勘探、测绘、国防、环境监测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也了解到我国目前海洋仪器产业相对发展滞后,这也更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在海洋仪器领域力争做出应有的贡献。 ——海洋技术专业,张申文 (3)教学反思 海洋探测仪器课程开设几年以来,教学内容逐步丰富,思政要素逐步融入,学生在有更多收获的同时,也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程生动性要进一步加强,合理引入更多的直观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与新工科实践项目应该深度融合,把理论讲解和动手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有更多验证性的收获;要更多地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性思维;提升“仪器+海洋”的专业知识交叉性,帮助学生构建更丰富完备的知识体系。

文档评论(0)

印刻时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知识就是力量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