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洋过海来送你》的创作得失.docx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潴羊过演咽尔》魄峭歌 写作《漂洋过海来送你》,最初的念头是想完成一部以“北京人”为主角的小说。在北京写北京的北京作家,基本都 有个胡同情结,好像笔触伸展到二环路以内,才算描述过“纯粹的北京”。这固然是老舍那代前辈种下的心病,当然也可 以说,在地理文化概念上,能将那个“北京拼图板”组合得更完整更全面一点,对我也有特殊意义。我常年在海淀鬼混, 住的主要是机关家属院,后来也住小区,其实对胡同生活并不太熟。还是上班以后,因为供职的杂志社就在东四附近, 没事儿爱在附近瞎转悠,也老被单位大姐叫到小院里吃饺子,才算逐渐积累了感性认识。这点感性,也攒了十几年,不 用可惜。 不过对于我们这代人而言,描摹一些具有文化标本意义的胡同场景,似乎也没有多大意义。津津乐道地打个“地图 炮”,在我看来更不是“京派小说”的本意。前辈作家的作品之所以了不起,在于他们以北京这座城市为舞台,写出了一个 时代里中国社会最尖锐的问题和最典型的变化。比方老舍前期关注“启蒙”,抗战之后那么是“救亡”主题,王朔笔下的常见形 象是部队子弟跑到南方去当倒爷,而那个背景恰恰是中国人从政治生活里脱身,投入更加火热的经济生活的时代。当然 还有刘恒的“张大民”,贫嘴消解的恰恰是1990年代大多数中国普通人都面对过的拮摞甚至苦难。从这个角度讲,《漂洋 过海来送你》仍然是延续着这个思路,以北京看中国,也许是这座城市的特殊地位决定的。从微观的角度上,我选取的 仍然是城市里的普通人,尽量让他们带有强烈的当下特征。 而在《漂洋过海来看你》中,还有一条主要的线索,就是所谓的“国际视角”。一方面,这也是21世纪以来北京乃 至中国的现实特质,什么事儿都跟全世界串在一起,另一方面,想写本土的变化,一定要在世界层面上展开,这也是一 个创作规律。在这里,又得面对前人作品,尤其是在北京土著远渡重洋这个设置上,写“中国”和“西方”的关系,没法绕过 《二马》或者《北京人在纽约》那样的范例。但我想,我能够做出区别的,或许在于对某种“历史辩证法”的捕捉。在《二 马》那里,这是“落后”和“先进”的鲜明比照,而在《北京人在纽约》那里,美国虽然被写得复杂,但相对于中国仍是绝对 富裕之地——试问1980年代的王启明,明知道在纽约会折腾个妻离子散,然而去刷一天盘子能挣国内半个月的工资, 去不去?答案多半还是去。只不过在我们的时代,事情变得复杂了: “美国”或“西方”在人们概念中,开始具有多种多样的 含义,而且这些概念往往还是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的。海的对面有时是灯塔,有时是腐朽没落之地,有时纯粹是流行文 化中的商标符号,与之相应,海这边的我们有时是被启蒙者,有时是全球化的参与者,有时又是懵然无知的存在。而这 些概念又并行于一个时代,是很耐人寻味的。与此同时,似乎又存在着一种近乎血缘上“隔辈亲”的观念冲突:在很多重 大观念上,每一代人都在反对他们的父辈,那么孙辈和祖辈到底是合流了,还是能够完成某种螺旋上升的递进?思考上 述问题,既包含同一时空的思想冲突,又有历史的精神呼应,这似乎能够成为一部长篇小说的内在线索。 当然,还要有合适的人物与情节来外化上述思考线索。这是小说写作的实质过程,也是最容易出维漏的地方。在 结构小说的方法上,基本还是采用了狄更斯的写法,让典型的、身份与性格各异的人们在同一个时空内发生互动,从而 完成一场表演。对于现实主义而言,这也是一个相对成熟,或者说相对简便的方法。只是在具体操作中,可能会面对一 个问题:过度的浓缩多半会带来过度的戏剧化,这种戏剧化是否反而会伤害到文学的“现实品质”?换句话说,小说里的 事情,又能在多大程度上“真实发生”?而我本人在写作上又有一个趣味上的偏好,就是乐于采用集中的人物冲突,以及 相对紧凑的情节设置,这也会有“让故事带跑小说”之嫌。徐刚指出的“无巧不成书”,我想还是自己在这方面处理得不够成 熟。有时过分在意推进上的环环相扣,实际上还是有点一厢情愿了。 另一个问题,我想可能发生在审美的观感上。小说写的是一群北京人,北京人或云京味小说里的北京人,又有一 个特点,就是爱把语言当玩具。所谓“玩儿嘴”,天花乱坠,陷进话语的机锋里不能自拔,谁也不想让对方说最后一句并 且一定得说出点儿“彩”来。这种语言状态,对于增加小说的可读性当然是有效的。我本人常常也觉得一部作品让读者读 得举步维艰、苦大仇深,那有浪费人家时间之嫌。时至今日,文学这种艺术载体已经很不讨喜了,读者抽出时间看咱们 两眼那真是赏脸,我们不能趁机再折磨人家,这不是恩将仇报么。但恰恰犹如一柄双刃剑:这种话语上的狂欢反而会产 生有损小说主旨的风险。乱花渐欲迷人眼,语言和故事一样,也会带跑小说。这也再次引发了我对于所谓“京味儿语言” 的警惕:反观历史上的经典之作,会发现这类表述方式在“塑彩’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在“深思”方面的能力却

文档评论(0)

136****35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