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此外,有些判断句主谓语之间的关系不能用形式逻辑来解释,这种情况实际上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了一种复杂的关系,习惯上称之为判断句的活用,常见三种情况: 1.表示比喻。 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制》 2.说明原因。 例: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过者,冯谖之力也。--《战国策·齐策四》 3.表示复杂关系。 例: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 * 精品课件资料 被动表示法 意念上的被动 被动句式 * 精品课件资料 意念上的被动 定义: 在句式上没有标志的被动句,习惯称之为“意念上的被动”。 例: 蔓草尤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隐公元年》 主语“蔓草”是述语“除”的受事。 * 精品课件资料 被动句式 定义:即在结构形式上有构成被动的词或结构作为标致的句子。 分类: 介词“于(乎)”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介词“为”表示被动 “为……所……”式 助动词“见”表示被动 介词“被”表示被动 * 精品课件资料 介词“于(乎)”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例: 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者,何也?《汉书·贾山传》 这种句式的被动句常与主动句两两对照,表达意思更加鲜明。 例: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值得注意是,介词于有时不出现。 例:(大树)不夭斤斧,物无所害。 “不夭斤斧”即“不被斧头砍伤”,这里没有“于”,但仍可表被动。 * 精品课件资料 介词“为”表示被动 例: 止,将为三军获;不止,将取其衷。 以至父子俱死,为天下笑,岂不痛乎! 为后的宾语(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 例: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战国策·燕策三》 * 精品课件资料 “为……所……”式 例: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史记·项羽本纪》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这种“为……所……”格式是一种成熟的被动句式,在汉以后的古代汉语中广泛应用。有事,其主动者可以不出现,形成“为所+动词”的格式。 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掳。--《孟子·梁惠王上》 昭公遂伐季氏,为所败,出奔齐。--《汉书·五行志》 * 精品课件资料 助动词“见”表示被动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孟子·梁惠王上》 “见保”指“被保”。“见”可表被动,但不能引出主动者。因此若需要标明主动者时,便与介词“于”“为”结合。 例: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见+动词+于+主动者) 烈士为天下见善矣。 (为+主动者+见+动词) 在这种格式中,“见”表示被动,“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 * 精品课件资料 介词“被”表示被动 “被”本是动词,表示“蒙受”、“遭受”,战国末期才逐步虚化成为介词,表示被动,但仍有这层意思。 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到汉末,“被”字后可以出现主动者时,“被”才被完全虚化,并逐渐发展成为现代汉语被动句的主要形式。 例:公曰:“吾被皇太后征,为知所为。” * 精品课件资料 句法成分的位置 宾语前置 谓语前置 动量表示法 * 精品课件资料 精品课件资料 语法(一)古代汉语的实词与词序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 精品课件资料 古代汉语实词概述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使用情况的不同表现: 词类活用现象比现代汉语普遍。 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动宾关系(使动、意动用法等) 一些实词的语法功能在现代汉语中已消失,而古代汉语中却经常使用(普通名词直接修饰动词,充当状语等。) * 精品课件资料 词类活用 定义: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上下文中可以临时具有其他类词的一些语法功能和结构特点的语言现象。 分类: 1.名词,形容词,数词作动词 2.使动 3.意动 4.名词作状语 * 精品课件资料 名作动 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⑵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齐晋鞍之战》 用肘顶 ⑶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战国策》 成为诸侯 ⑷风乎舞雩。---《论语》 吹风 * 精品课件资料 形容词作动词 ⑴淮南王入朝,素善武安侯。--《史记》 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梁惠王下》 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史记.信陵君列传》 * 精品课件资料 数词作动词 ⑴势齐则不一,众齐则不使。--《荀子》 统一 ⑵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礼记》 百次地做,千次地做 ⑶庾仲初作《杨都赋》成,以呈庾亮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