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05)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课文详解+教案设计.docx

(05)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课文详解+教案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5)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 (一)课文分析 本文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是《左传》中的名篇之一。它记述的是该年(前630)九月秦、晋联合攻打郑国时发生的一场外交斗争,表现了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的心胸和爱国精神,以及他机智善辩,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的外交才能。 全文共4段。 第1段写晋、秦围郑。晋、秦围郑,有其背景。文中说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无礼于晋”指的是鲁僖公二十三年(前637),晋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出亡至郑国,郑文公未以礼相待。“贰于楚”的情况则要复杂一些。鲁僖公二十八年(前632),晋国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成为中原霸主,而郑国在这场战争中出兵帮助楚国,因此与晋国结怨。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在践土(在今河南原阳西南,当时属郑地)大会诸侯,郑国也参加了。次年夏,晋文公派大夫狐偃(即子犯)在翟泉会盟鲁、秦、齐、陈等诸侯,重温践土之盟,但郑国这次没有前来,因此诸侯共同谋划讨伐郑国。鲁僖公三十年春,晋国已向郑国出兵,但仅仅是试探性的(根据《左传·僖公三十年》的说法,是“观其可攻与否”)。是年九月甲午,晋国联合秦国对郑国形成合围,郑国这样一个“千乘之国”陷入了“摄乎大国之间”的境地,而且已是兵临城下,危在旦夕。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是晋、秦围郑,但主要是由于晋国想要报复郑国,与秦国自身关系不大,秦国出兵,只是由于与晋国的良好关系以及自身扩张的需要,这就为下文烛之武劝退秦军创造了可能;同时,晋、秦两国军队并未合兵一处,也为烛之武分化对手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2段写烛之武临危受命。 郑国军事实力远逊晋、秦,只能通过外交途径来解除危机。佚之狐向郑文公推荐了烛之武,并且认为“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可见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和信任。但烛之武并未直接应允担此重任,而是先表示“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暗示自己年轻时未受重用,并流露出些许委屈、牢骚和怨愤。郑文公用人心切,立即表达了两个意思:第一,当年不用你现在来求你,确实是我不对;第二,郑国灭亡,对你也没有好处。在这种情况下,烛之武答应去见秦穆公以解郑国之围。 第3段写烛之武劝退秦师。 烛之武见秦穆公,不在白天,不走城门,而是“夜缒而出”,进一步说明了情势之危急。而他说服秦穆公的话并不长,仅百余字,却思路清晰,有理有据。首先指出当前形势——“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率先示弱,表示郑国在秦、晋合围之下不堪一击,亡国在所难免,也为接下来的形势分析假设了前提——郑国灭亡后会怎样?接下来分别阐述亡郑与存郑的利弊:亡郑只是有利于晋国,秦国不但无利可图,而且只能眼看着晋国强大而自己相对被削弱;而存郑则相当于为秦国在东边设置了一个接应点和补给站,对秦国只有好处。亡郑有害无益,存郑有益无害,两相比较,利害关系已经很明朗了。在此基础上,烛之武又将矛头转向了晋国,指明晋国在历史上就曾对秦国背信弃义、两面三刀,现在也是贪得无厌,亡郑并不会是它扩张的终点,迟早也要把秦国作为吞并的目标。最后的结论是,“亡郑”是“阙秦以利晋”的行为,希望秦穆公好好考虑。在这样的说辞之下,秦穆公便转而“与郑人盟”,并派出杞子、逢孙、杨孙帮助郑国守卫,自己则返回秦国。 第4段写晋军撤离郑国。 秦国立场的突然转变使晋国猝不及防,但晋文公没有贸然发动进攻,而是从“不仁”“不智”“不武”三个角度阐明了自己的理由,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晋军的撤退,其实也是从维护自己利益的角度出发的。“没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在这个故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文章赏析 鲁僖公三十年(前632年),晋国和楚国大战于城濮,结果楚国大败,晋国的霸业完成。在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协助楚国一起攻打晋国,而且晋文公年轻时流亡到郑国,受到冷遇,所以文公把新仇旧怨加到一块,于两年后联合秦国讨伐郑国。郑伯闻讯后,派烛之武面见秦穆公,劝他退兵。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两国的矛盾表现出处处为秦国利益着想的样子,分析当时的形势,抓住利害关系,说明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利,灭掉郑国对秦国不利的道理,终于说动秦国退兵。晋军失去盟军支持后,也被迫撤离了郑国。此文即是记叙了这一历史事件。 《烛之武退秦师》见《左传》。《左传》又名《左氏春秋》《左氏春秋传》。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历史名著,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全书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左传》长于叙事,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文学修养,对许多大小历史事件,作了深刻而生动的记述,形象鲜明,语言优美,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 本篇所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事情发生在前630年(鲁僖公三

文档评论(0)

132****86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6010126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