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冒名处分不动产的司法适用.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究冒名处分不动产的司法适用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探究冒名处分不动产的司法适用 1 一、冒名处分不动产司法适用案例 2 二、冒名处分不动产司法存在的问题 2 三、法律关系视角下冒名处分不动产的立法完善思路 3 (一)增加关于法律关系的结构判定 3 (二)调整不动产善意取得适用前提 3 (三)细化表见代理制度的适用条件 3 四、法律关系视角下冒名处分不动产的司法实践思路 4 (一)建立系统规范的审判思路 4 (二)正确区分冒名处分不动产 5 五、总结 5 文2:论冒名处分不动产的法律适用 6 一、关于不动产冒名处分法律适用的不同见解及其理由 6 二、善意取得制度不适用于不动产冒名处分 6 注释 8 参考文摘引言: 9 原创性声明(模板) 10 文章致谢(模板) 10 正文 探究冒名处分不动产的司法适用 文1:探究冒名处分不动产的司法适用 冒名处分不动产的现象自古有之,主要表现为房屋登记物权人的租客、子女、配偶或无关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或伪造相关证明,冒充房屋登记物权人将房屋转卖给不知情的相对人,并且完成变更登记。法院在判决过程中要权衡利益冲突,并且判断房屋所有权的具体归属。但目前,关于这方面的内容还存在很大的争议。 一、冒名处分不动产司法适用案例 从目前来看,国家立法中并没有对冒名处分不动产这一行为进行明确规定,外界还存在较大分歧和争议。为此,结合实际案例具体分析,冒名处分不动产司法情况。以湖南省某地区人民法院接收的一起冒名处分不动产司法案件为例,案件中甲与乙系兄弟关系,经过父母的授意,兄长甲卖出父母的原有房屋,并以卖房所得价款完成了新房预售购买,购买人为弟乙。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弟乙向其兄甲提供了本人身份证。随后,哥甲以弟乙的名义通过房产中介与第三人丙签订了房屋居间合同,将订购新房转让给丙,并约定了价款。一个月后,丙按照合同约定支付了定金及部分房款,并将原预售合同与发票等证件交中介方保管。两年后,乙于当地房管局说明合同等文件丢失,并且申请领取不动产凭证,重新将房屋登记在自己名下,最终引发纠纷。最终判定房屋归属丙方,二审判决结果虽然和一审判决一致,但分析过程完全不同。一审中采用的是适用表见代理制度,二审中采用的是适用善意取得制度,虽然结果相同,但关于冒名处分不动产行为的归属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1] 二、冒名处分不动产司法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冒名处分不动产情况在法律适用上存在非常明显的意见分歧,无论是实务界判决还是司法解释都有着较大的争议。根据前文案例情况分析来看,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如果存在合同诈骗罪,那么房屋买卖合同是否会直接判断无效;第二,在法律中采用相对人信赖保护这一条例,是否具备正当性;第三,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和冒名处分不动产之间的区别,以及二者具体的适用范围;第四,类推适用表见代理规则应用在冒名处分不动产案件情形中是否存在合理性。总的来说,在进行案件判断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以如果存在合同诈骗罪,那么房屋买卖合同是否会直接判断无效这一争议,并不能够简单的将其判定为无效,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考量[2] 三、法律关系视角下冒名处分不动产的立法完善思路 (一)增加关于法律关系的结构判定 从目前来看,在明确的冒名处分不动产行为中,法院并不能够依据无权处分而直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需要从法律关系的角度入手展开分析,尤其是在不动产物权处分的情景中,第三人属于特定对象,必须要从实际出发,严格按照结构进行判断,从而有效区分易混淆的情景。如果是一些较为复杂的法律关系,就可以在法律关系中进行明确规定,通过增加关于法律关系的结构判定的方式,来完成法律关系视角下冒名处分不动产的立法工作[3] (二)调整不动产善意取得适用前提 在冒名处分不动产情况中,冒名人属于无权处分,如果依据现有的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来看,善意第三人恶意取得善意不动产,但是不动产登记簿并没有任何措施,然而第三人信赖是伪造的,不仅无法取得不动产登记簿的公信力,也无法在法律上占据有利地位。因此,调整不动产善意取得适用前提,改变这一问题,在编撰过程重新调整适用善意取得制度部分,将不动产登记簿存在错误,并且要求错误登记的对象与无权处分人的真实身份一致,作为适用条件纳入善意取得制度中,确保司法工作有效稳定的开展。 (三)细化表见代理制度的适用条件 除了善意取得制度之外,无权代理制度的相关规定都需要做出一系列的调整,可以通过类推适用无权代理作为主要的理论依据,但这只是一种暂时性的方法,治标不治本。如果不制定详细的法律法规或者进行司法解释,那么这一问题始终无法真正在司法中得

文档评论(0)

agui199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