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的雾与霾.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雾是无比新奇和神秘的。受图画、电影和神话故事的影响,我们这些孩子总把雾与仙境联系在一起,偶然到来的一场雾,就像是一场天赐的仙缘,给我们带来 无限的遐想和快乐。 在中国古代,雾是重要的审美意象,“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薄雾浓云 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晓雾忽无还忽有,春山如近复如遥”,无数与雾有关的诗词佳句千古流 传。在中国大地上,也有诸多的地方以雾而著称:河北兴隆有雾灵山,顾炎武有言“其山高 峻,有云雾蒙其上,四时不绝”;云南兰坪有雾湖,每当天气变化时湖中就会“喷雾”,最为神 奇的是有时雾会像一条白龙一样从湖面上盘旋升起;还有新安江上的“白沙奇雾”,天柱山上 的“雾潮云浪”;至于泰山、黄山、庐山、峨眉山,似乎没有哪座名山不以雾为奇绝;而在吉林的雾凇岛,你还能欣赏到“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的“江雾团涌”和“雾凝琼花” 的绮丽景观。 除了这些以雾闻名的风景胜地,在中国还有一座城市也以雾而著称,这就是“雾都”重庆。我曾向一位重庆的朋友打听重庆什么时候会有雾,他想了想笑着说:“其实我想知道的是重 庆什么时候会没有雾。”然后他略带自豪地说:“夜上海,秋北京,雾重庆,雨桂林。重庆最 美的就是雾,中国最美的雾也就在重庆。”雾让重庆褪去了平日斑斓的色彩,又起到了微妙 的调光和柔化的效果,营造出本真的宁静和婉约,仿佛一幅意境悠远、气韵绵长的水墨山水 画卷。 重庆,“雾都”的美丽误解 重庆多雾的原因可以从地理环境中找到解答。因为它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四面群山环绕, 长江、嘉陵江在此交汇,空气温暖湿润,地面风速很低,江水蒸发不易扩散,这是雾形成的有利条件,潮湿的空气很轻易就会达到饱和状态而凝结成雾。 “重庆年平均雾日是 104 天,有?世界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年平均雾日只有94 天,?远东雾都?日本东京也只有 55 天。重庆是名副其实的?雾都?。”在网络上,我很轻易就找到了这样的数据。20 世纪 50 年代,重庆市的年平均雾日达103 天,平均每不到 4 天中就有一天是雾天,而最多的一年达到了 148 天,将近一半都是雾天。这样看来重庆的雾多,果然名不虚传。不过,另一组数据又让我产生了疑惑:重庆气象部门统计发现,近50 年来,重庆的雾在减少,20 世纪七八十年代重庆年平均雾日数在50 天左右,到 90 年代就减少到三四十天了。 于是我又去问重庆的朋友:“你觉得重庆的雾减少了吗?”他的回答是这样的:“没有呀, 重庆几乎每天还都是雾蒙蒙的。”气象部门说雾少了,为什么人们却感觉不到呢?另一份研 究结果告诉了我答案:统计分析表明,重庆浓雾呈逐年减少趋势,强霾呈逐年上升趋势。 那么,到底什么是雾,什么是霾呢?气象学上对雾的定义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导致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 米的天气现象。这种解释较为生涩,雾还有一种充满诗意的形象解读:“云是飘在天上的雾,雾是落在地上的云。” 雾和云可以说是一母同胞,过量的水汽与空气中的凝结核结合在一起,或者水分子本身相互 黏结形成水滴或冰晶,它们悬浮在高空被称为云,如果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 我国对于灰霾的科学定义只能追溯到10 年前:2002 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科学家首次将国外文献中的“Gray Haze”直译为“灰霾”。 “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 10 千米的空气出现普遍混浊现象,霾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这是中国气象局《地 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霾”的定义。而 2010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则给出了更具技术性的判识标准:“当能见度小于 10 千米,排除了降水、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程障碍,且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时,即可判识为霾。”所以雾与霾最 大的区别是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低于80%的为霾。80%~95%之间的,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但主要是霾。如此看来,重庆这个浪漫缥缈的“雾 都”是不是正在向“霾都”演变呢? 国内最早提及“灰霾”的论文作者、中国气象局研究员吴兑讲述了一个更为残酷的现实: “我们原来认为重庆是?雾都?,其实是误解。重庆由于二战时期的军工开发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军工建设,一直是严重的?霾都?,只是过去科学认识水平不够,误认为是?雾都?。伦敦也是一样,它工业化以后就是个?霾都?。我们以前认为能见度降低都是雾造成的,其实很多情况下 都是霾。” 神州处处是“霾都” 于是,“雾都”在我心中不再有浪漫神秘的气息,也失去了迷离缥缈的美感,反而变成了刺耳的警报,令人忧心。2011 年 10 月,郑州连续 3 天雾气笼罩,早晨能见度更是降到 200 米左右,被市民调侃为“宛若蓬莱仙境,郑州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