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心肺脑复苏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BLS中的三个环节 1.判断识别、呼救 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倒地,急救人员(目击者等)先要判断现场有无威胁患者和急救者安全的因素,如有应及时躲避或脱离危险,否则尽可能不移动患者。通过动作或声音刺激判断患者意识,如拍患者肩部或呼叫,观察患者有无语音或动作反应。对有反应者使其采取自动体位;无反应患者应采取平卧位,便于实施心肺复苏。如坏疑患者有颈椎受伤,翻转患者时应保持头颈部和躯干在一个轴面上,避免脊髓受到损伤。 * PPT学习交流 2.启动 EMSS 单人急救者发现患者对刺激无反应、无呼吸、无脉搏,应先拨打急救电话启动 EMSS,立刻返回患者身边行CPR。两个以上急救人员在场,一位立刻行CPR,另一位启动EMSS。单人现场急救时,专业人员可根据所判断心脏骤停最可能的病因决定急救流程。病因可能是心源性时,应先拨打急救电话,然后立刻进行CPR。如系溺水或其他可能窒息引起的心脏骤停,应先做5组CPR,然后再拨打电话启动EMSS。拨打急救电话时,应说明突发事件现场的位置、经过、患者人数,以及相应病情、及已采用的急救措施等。 * PPT学习交流 3.开放气道及检查呼吸 (1)开放气道:患者无意识时,由于舌后坠、软愕阻塞气道,检查呼吸前需要开放气道。①仰头抬颏法:如患者无明显头、颈部受伤可使用此法。患者取仰卧位,急救者位于患者一侧,将一只手小鱼际放在患者前额用力使头部后仰,另一只手指放在下颏骨隆部向上抬颏,使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图1)。②托颌法 当高度怀疑患者有颈椎受伤时使用。患者平卧。急救者位于患者头侧,两手拇指置于患者口角旁,余四指托住患者下领部位,在保证头部和颈部固定的前提下,用力将患者下领向上抬起,使下齿高于上齿。避免搬动颈部 。(图2) * PPT学习交流 仰头抬颏法 (图1) * PPT学习交流 托颌法(图2) * PPT学习交流 (2)检查呼吸 在开放气道后,用耳贴近患者口、鼻处,同时注视患者胸及上腹部,听口鼻有无气息声,感觉面颊部有无气息吹拂感,观察胸及腹部有无起伏,以判断患者有无呼吸,时间<10 秒。一旦发现无呼吸,先给2次人工通气,每次时间1秒以上,应见胸廓起伏。 * PPT学习交流 (3)人工呼吸 人工通气方法:①口对口呼吸 急救者正常呼吸,用按压前额手的食指和拇指捏住患者鼻翼,将口罩住患者的口,将气吹人患者口中;②对鼻呼吸 用于口唇受伤或牙关紧闭者,急救者稍用力上抬患者下颏,使口闭合,将口罩住患者鼻孔,将气体吹人患者鼻中。无论任何人工方法,急救者每次吹气时间均应持续1秒以上,应见胸廓起伏。潮气量约500~600ml。 * PPT学习交流 (二)注意的问题 1.CPR中实际经过肺的血流明显减少(约为正常的25%~33 %),维持相对低的通气/血流比例,要求潮气量和呼吸频率均较生理状态下更低。同时要避免急速、过大潮气量的人工呼吸,以免引起胃胀气导致隔肌上抬使肺的顺应性下降,或胃内容反流造成误吸。 * PPT学习交流 2.对于有自主循环(可触到脉搏)的患者,人工呼吸维持在10~12次/分,大致每 5~6 秒给予1次人工通气,约2分钟重新检查1次脉搏。 3.心脏骤停最初数分钟内,血中氧合血红蛋白水平还保持一定水平,心、脑的氧供更多取决于血流降低程度,所以开始胸外按压比人工通气相对更重要,急救人员应尽可能避免中断胸外按压。 * PPT学习交流 4.人工通气时要注意气道始终保持开放状态;⑤人工气道建立前,人工呼吸频率为10~12次/分;建立人工气道后呼吸频率为8~10 次/分,胸外按压频率约100次/分,建立人工气道后不再需要按压/通气同步按比例进行。 * PPT学习交流 (三)检查脉搏 急救人员不需花很长时间去检查脉搏,现已不再强调检查脉搏的重要性。如果急救人员在10秒内不能明确地触及脉搏,应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 PPT学习交流 (四)胸外按压 有效的胸外按压能产生60~80mmHg 动脉压。心脏骤停最初心电图多表现为VF,电除颤前进行胸外按压,可改善心肌供氧,提高电除颤的成功率,对心室颤动时间>4分钟的患者,电击前胸外按压尤其重要。 * PPT学习交流 1.按压部位在胸骨下 1 / 3 处,即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处见图。 2.按压手法患者放置仰卧位,平躺在坚实平面上,急救人员跪在患者身旁,一个手掌根部置于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根部叠放其上,双手指紧扣进行按压;使身体稍前倾,使肩、肘、腕位于同一轴线上,与患者身体平面垂直,利用上身重力按压,按压深度约4~5cm,频率为100 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相同,放松时手掌不离开胸壁。应“用力、快速、柔和”按压,避免冲击式按压见图: * PPT学习交流 胸外按压部位示意图 * PPT学习交流 胸外按压手法 * PPT学习交流 3.按压/通气比 目前推荐

文档评论(0)

198****90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