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寒假专题—牛顿定律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doc

高一物理寒假专题—牛顿定律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用心 爱心 专心 高一物理寒假专题—牛顿定律人教实验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寒假专题——牛顿定律 [知识结构] 【典型例题】 一. 牛顿第二定律 基本表达式: 推广:, 对系统:…… 推广: 二.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说明 1. 矢量性:a与F合的方向始终相同,这常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2. 瞬时性:a与F合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3. 独立性:产生的a是物体的总加速度,x方向的合外力产生x方向的加速度,y方向的合外力产生y方向的加速度,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个力都将独立的产生各自的加速度。 4. 同体性:、m、a都是相对于同一物体。 三. 瞬时加速度的分析关键是分析瞬时前后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 四. 两类模型 1. 钢性绳(或接触面),其弹力可以瞬时变化或消失,不需要形变改变或恢复的时间。 2. 弹簧(或橡皮绳):其弹力不能瞬时变化,其形变的改变或恢复形变的时间相对较长。 例1. 如图所示,一升降机在箱底装有若干个弹簧,设在某次事故中,升降机吊索在空中断裂,忽略摩擦力,则升降机在从弹簧下端触地直到最低点的一段运动过程中( ) A. 升降机的速度不断减小 B. 升降机的加速度不断变大 C. 先是弹力做的负功小于重力做的正功,然后是弹力做的负功大于重力做的正功 D. 到最低点时,升降机加速度的值一定大于重力加速度的值 解析:选C、D。 本题实质上是一个竖直弹簧振子的物理模型问题。当升降机吊索断裂后升降机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底部弹簧刚触地后,由于重力mg大于弹力,所以升降机仍做向下的加速运动,随着弹簧压缩形变增大,向上的弹力也随之增大,所以向下合力及加速度不断变小,直至时,,速度达到最大值,这段运动是速度增大、加速度变小的运动。根据动能定理,即,所以,重力做的功大于弹力做的负功。当升降机从的平衡位置继续向下运动时,由于弹力大于重力,所以加速度方向向上,且不断变大,而速度v不断变小,直至为0,这段过程中,,所以,重力做的功小于弹力做的负功,由此可知选项A、B错,而C正确。把升降机视作一个竖直弹簧振子,如图所示,弹簧刚触地时升降机的位置在A处,升降机向下运动到最低点位置为B处,速度最大的平衡位置为O处,不难判断A处并非为振幅位置,,既然A位置上升降机的加速度,方向向下,那么在最大位移B处,一定大于g,方向向上,选项D正确。 启迪:(1)解题的关键是建立力与加速度的瞬时对应关系。 AO过程: BO过程: (2)与弹簧振子的模型相联系是解决D项的关键。 (3)判定C项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用动能定理建立关系式,并明确各力做功的结果是导致了什么能向什么能转化。 五. 两类问题: 已知运动求力 (一)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或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关键是抓住加速度的桥梁作用,基本思路见(体系整合) (二)解题步骤 1. 确定研究对象(确定原则第一专题已讲) 2. 画好受力分析图和过程示意图。 受力分析和过程分析是相辅相成的,复杂的题目要在每个过程上画好受力分析图。 3. 建立坐标系,正交分解。 一般情况下分解力,通常规定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有些情况下分解加速度,会使分解的量更少,更为简单。 4. 列方程。 5. 求解、验证结果,必要时要进行讨论。 (三)动力学问题的常用的解题方法 1. 假设法(第一专题已讲) 2. 极限法(或称临界条件法)(第二专题已讲) 针对本专题常见的情况,再略作分析。 三装置均向左做匀加速运动 若:装置①θ角不变,装置②杆的作用力沿杆向上,装置③m与斜面间无相对运动趋势。 若:装置①θ增大,装置②杆的作用力偏向杆的下方,装置③m相对斜面有向上运动的趋势,摩擦力沿斜面向下。 若:装置①θ减小,装置②杆的作用力偏向杆的上方,装置③m相对斜面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摩擦力沿斜面向上。 可见:是状态变化的临界点。 3. 程序法:按顺序对题目给出的过程进行分析的方法称“程序法”。“程序法”使过程之间的纵向关系更加突出。 4. 整体法和隔离法(专题一已讲) 例1. 表演“顶杆”杂技时,一人站在地上(称为“底人”),肩上扛一长6 m,质量为5 kg的竹竿,一质量为40 kg的演员在竿顶从静止开始先匀加速再匀减速下滑,滑到竿底时速度正好为零,假设加速时加速度的大小是减速时的2倍,下滑总时间为3 s,则加速阶段竹竿对“底人”的压力为 ,减速阶段对“底人”的压力为 。(g取10m/s2) 解析:设最大速度为,则 由,得: 设加速、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则 由得: 再对竿和竿上演员运用

文档评论(0)

知识搬运工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文档无涯,知识无价!

认证主体广州智拓法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101MA5ALW082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