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 要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半干旱地区,主要受人类长期农耕活动干预和影
响所形成,带有从森林草原地带向典型草原地带过渡的特征,是边际性种植业和
草地畜牧业并存的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农业在其经济发展中占有重
要地位,农业发展状况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交错带经济的发展态势。因
此,对农业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效益等进行分析与评价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本
研究利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遥感影像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结合野外调研,
运用 GIS 技术模拟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地区――奈曼旗农业复合生态系统结构
和过程变化;运用能值理论方法量化农业复合生态系统各种生态流,定量分析农
业复合系统的自然资本和各种农产品的能值转换率;并通过能值评价指标体系来
评价农业复合系统的发展状况。其研究结果对于阐明奈曼旗农业复合系统的特
征,正确衡量奈曼旗农业复合系统各种自然资源的价值,度量和比较各种能量对
系统的作用强度有重要的意义;可为合理调整农业复合系统的能量流动途径、方
向与通量提供依据,为提高系统生产效率、加强生态系统科学管理和促进农业可
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奈曼旗的研究,对北方农牧交错带有关地区的可
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对丰富复合生态系统评价和能值方法论具有一定
的理论价值。通过能值分析,取得如下主要结论:
1. 环境有所改善,农业取得较大发展。1980~2000年奈曼旗农业复合生态
系统结构变化表现为:耕地显著减少,各类草地和林地面积大幅增加,农、草、
林比例由 1980 年 13.8:11.7:1 变为 3.4 :4.5 :1,农业用地结构趋向合理。土
壤有机质增加1.7倍,植物生物量增加 5.3 倍,说明生态环境有所改善。能值投
入率由 0.1 增加到 0.6,能值-货币比率由 3.20E+13sej/元减少到 3.93E+12sej/元,
系统稳定度由 0.53 提高到 0.70,净能值产出率和系统可持续性指数进入正常范
围,说明研究地区的农业取得较大发展,货币流通加快,系统的稳定性增强,农
业复合系统发展具有一定的活力和潜力。
2. 奈曼旗农业复合系统自然资本包括水资源、植物生物量、动物生物量和
土壤有机质,其中植物生物量是最主要的自然资本,其次是土壤有机质。1980 年
自然资本总量仅为5.95E+08 元,2000 年达到 3.59E+10 元。
i
3. 奈曼旗农业复合系统的能值使用主要由来自本地的风动能、水资源和表
土流失以及购进的化肥、农药、电力、机械农具、苗木和家畜等构成。1980 年
和 2000 年的能值自给率分别达到 90.5%和 61.8%,说明该地区的环境资源对农
业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
4. 畜牧业是农业复合系统的主体。1980年奈曼旗畜牧业产出占整个农业复
合系统产出的 78.5%,2000年占 60.3%,畜产品在农业总产出能值中的比例占绝
对优势,从而使奈曼旗农业复合系统呈现出以畜牧业为主的特点。
5. 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农业经济落后。由于能值投入率过低,系统缺
乏经济反馈能值投入,致使本地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资源环境的利用效率低下,
农业生产入不敷出,货币流通缓慢,农业经济落后。
6. 1980年人口超载10598人,2000年人口超载14489人,说明该地区的人
口压力越来越大。
关键词: 能值 农牧交错带 奈曼旗 农业复合系统 自然资本
ii
ABSTRACT
The ecotone between agriculture and pasture in north China is in semi-arid reg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ecotone between forest steppe and typical steppe. It became
an ecological-economic-social complex system under the long-term impacts of human
planting, and the agr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5-2kaBP 甘青地区人类生计模式的演化.pdf
- 1736 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特征变化分析.pdf
- 1949-2008年中国沼泽湿地甲烷排放量的时空变化及机制分析.pdf
- 1972-2010 年羊卓雍错流域湖泊变化及其气候驱动.pdf
- 1979 年以来青藏高原位势高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高原地面气候的关系.pdf
- 1983~2005年东北亚草地生态系统时空格局研究.pdf
- 2000-2009年蒙古高原东部植被覆盖变化研究.pdf
- 2001-2010年干旱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pdf
- BeyonDB 数据库空间扩展的数据模型.pdf
- BeyonDB栅格模块若干技术问题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