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鉴赏之;考试说明;练习得分情况;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提问】:(这是李唐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中的看法。(4分)
【学生答案】:
1、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词人将梦中之景与现实之景相结合,表达了词人对江南的喜爱与向往。
评:游离文本,主观答题,1分
2、运用想象、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对故国美好生活的怀念,从而反衬现实的不如意,表达了内心的惆怅、悲苦。
评:缺乏全局观,表现手法缺失。2分
类似答案:直接抒情等; 望江南 李 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请联系写作背景,分析本词的艺术手法。;(一)分析下面几句诗句,哪些使用了对比手法,哪些使用了衬托?为什么?
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3、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6、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提问】:这是李唐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中的看法。(4分)
【答案】:
全词采用虚实相生或者反衬的手法。
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
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表达了作者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
优秀学生答案:乐景衬哀情,以梦中热闹的场景反衬现实中诗人亡国后的痛苦凄凉愁怨。
;常考题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隐含提问: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例如:开篇“澄江如练,碧峰孤拥”两句描写景物,有何特点?
比喻、拟人、远眺俯视、色彩对比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答题时首先要明确、准确回答手法,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然后再对手法进行分析。联系主旨情感谈效果。;江苏高考10年7考手法,景与情考了5次;“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判断下列诗句用了什么手法: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副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首诗运用了触景生情和虚实结合的手法(手法)
因见到菊花在秋天开放时冷寂,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发挥想像自己若做了青帝就要改变菊花处境,让它在春天同桃花一齐开放。(结合诗句分析)
抒发了对菊花开不逢时的惋惜和不平之情。(情感、主旨)
;过苏州
苏舜钦①
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②暮亦行。
注:①苏舜钦,字子美,北宋诗人,诗与梅尧臣齐名,世称“苏梅”,这首诗是诗人过苏州时流连光景之作。②区区:既“仆仆”,形容旅途劳累困顿。
(1)诗的颔联写景,颇具特色,请作简要赏析。(4分)
;过苏州
苏舜钦①
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②暮亦行。
生:由远及近,给人以层次感。
融情于景,表达诗人对此处的依恋。
景很有层次感
评价:手法缺失,分析不准确不规范,1分;过苏州
苏舜钦①
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②暮亦行。
答:
1.运用拟人手法,写绿杨白鹭的自得,写山水有情;
2. 以色彩表现美景, “绿”“白”相间;
3.远近结合,“近水”“远山”结合,画面生动,阔大,富有情趣。
;宿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