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特质论第一节奥尔波特.pptVIP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然,不是所有行为都来自于机能性自主的动机。人类的不少行为都由生物的需要引起的,或由反射活动、强化作用,或习惯引起的。 奥尔波特承认这些现象,但他认为,由机能性自主的动机控制的行为,才是人类行为的特征,因而成为人格心理学家研究的中心。 * * 第29页,共4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四)人格(自我统一体、本体、统我)的形成过程 1.统我——人格的组织者 奥尔波特认为,人格是一种“动力组织”,它由心理和生理的结构所组成。 人格的各个方面都是连续的并且正在组织建构之中。这就意味着假设有一个人格的组织者使人格特质统一和整合为一体。这一组织机构,在古代被称为灵魂,后来被称为自我或自身。奥尔波特重新命名为统我——人格的组织机构。 * * 第30页,共4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换一种形式说,人格不是由一束彼此不相干的特质组成。 人格是特质的统一、一致和整合,成为一个全体。 因此,假定一个最高统帅原则是合理的,这个统帅在奥尔波特体系中就是统我,而统我又不是另外一种东西,它是全体的人本身。 * * 第31页,共4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2.统我的形成过程——人格发展 统我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发展起来的。 奥尔波特认为,完善的统我在个体发展中经历了8个阶段。 * * 第32页,共4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1)躯体“我”的感觉阶段(1岁) 躯体“我”的感觉是指在婴儿逐渐认识到自己身体的存在。这是由于他们有许多感觉经验得来的。 起初,新生儿不能区别自己和别人,比如,碰了头—→痛—→自己的头;摔了跤—→疼—→自己的身体,才逐渐感觉到自己躯体的存在。 这种躯体我的感觉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生理依据。 * * 第33页,共4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2)自我同一感阶段(2岁) 指儿童认识到虽然他们的身体在长大,经验在变化,但自己仍然是同一个人。即认识到自我在时间上的延续性。 自我同一感的发展是与语言的发展密切联系的。如,听到别人叫自己的名字,名字就成了他的自我同一感的支撑点,从各种不同的经验中获得同一性。 * * 第34页,共4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第四章特质论第一节奥尔波特 * * 第1页,共4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第四章 特质论 * * 第2页,共4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人格特质理论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和雷蒙德?卡特尔。 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 本章主要介绍奥尔波特的特质论、卡特尔的特质因素论、大五人格因素论。 * * 第3页,共4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特质论 一、生平(1897-1967) * * 第4页,共4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奥尔波特是一位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格理论家,先后就读于哈佛大学、柏林大学、汉堡大学、剑桥大学,曾获得过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 奥尔波特是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其特质理论的产生与心理学中的实验趋向和个别差异的研究有关,但是他最重要的理论观点来源于反对当时极为流行的弗洛伊德主义。 奥尔波特与弗洛伊德: * * 第5页,共4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奥尔波特的兴趣主要在于意识的部分,而非难以确定的深层潜意识。 他经常谈到与弗洛伊德唯一的一次见面,奥尔波特在22岁参访维也纳时,写了一封信给弗洛伊德,说他当时就在城里,想与他会面。 当时是这样的情形:弗洛伊德大方的接待他,领他到自己的工作室(治疗室),然后坐下一言不发,室内鸦雀无声,真是万籁俱寂的情境。 * * 第6页,共4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奥尔波特不习惯于这种气氛,想尽快结束这种场面,竭力寻找话题解脱困境,便顺口讲了他来时在电车上遇到的事情: 说有一个4岁的小男孩特别怕脏,显示出明显的洁癖症。孩子不停地缠着妈妈:“这里太脏,我不坐在这里”,“这个人不干净,不要他坐在我旁边”,等等,孩子的妈妈穿戴整齐、衣衫烫过、气宇非凡,好像是个居高临下、支配别人的人,母亲的这种特征可能就是孩子怕脏的原因。 * * 第7页,共4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讲完所遇到的事情后,弗洛伊德用他那双仁慈的、治疗家的眼神盯着他说:“这孩子是否就是你?” 这使奥尔波特大吃一惊,弄得他目瞪口呆,感到深受伤害,于是设法改换话题。 当奥尔波特认为弗洛伊德误解自己的动机而引人发笑时,弗洛伊德对奥尔波特的另一种深层次的思想流分析又开始了,他从神经症性防御和抵抗解释外显动机,说他反复回避,以抵抗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弗洛伊德力图切断防御,而奥尔波特则不把此时此地看成是一种治疗过程。 * * 第8页,共4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文档评论(0)

lanl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