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庄子的生存方式(哲学论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论庄子的生存方式(哲学论文)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小论庄子的生存方式 1 第一,无用为用。《庄子·人间世》云: 2 第三,顺人不失己,或“内直而外曲”。《庄子·人间世》云: 4 文2:中小型白酒企业的生存方式 6 参考文摘引言: 10 原创性声明(模板) 10 文章致谢(模板) 11 正文 小论庄子的生存方式(哲学论文) 文1:小论庄子的生存方式 庄子认为,理想的人生境界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即与自然合一的境界。做到这与自然合一,需要具备一定的理性知识的且超越理性知识①,还要做心斋、坐忘等凝神的修炼功夫,以去掉遮蔽心灵的非生命本真的东西②。做到这些,是不容易的,更何况是在世俗社会的诸多困境的包围之中来做这些,来与自然合一。庄子不做山林隐士,而是要生存于充满险恶、处于困境的人世间,在人世中作向的自然的回归。这必然有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矛盾,这种矛盾使庄子不能追求统一的人格模式,当然也就没有统一的生存方式。关于庄子哲学的人格境界,孙明君认为三种[1]:一种是理想人格境界,又称真人境界;二种是隐士境界;三种是士大夫境界。理想境界只有那些圣人、神人、真人才能做到,隐士境界是顺天不顺人,士大夫境界是顺人不失己。其中隐士境界与士大夫境界是现实境界。 孙氏的三重人格说也基本上能概括庄子的生存方式。理想境界对应于理想生存方式,现实境界对应于现实的生存方式。理想的生存方式也就是至人、真人、神人等的生存方式。“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庄子·逍遥游》),这种神仙般的生活就是理想的生存方式。不过,孙氏认为理想境界才是天人合一的境界,现实境界只是“以便在更大程度上与天人合一之境相交通” 庄子更关注的是现实境界,也即现实的生存方式。这根源于庄子非山林隐士,而要做世俗中的“陆沉者”。他似要把现实中的人拯救出来,走向天人合一,故现实境界也能做到天人合一,而不是只有真人、神人、至人才能做到。如前面说到的孟孙才、哀骀它、兀者叔山无趾、申徒嘉与支离疏者等人,都是生活在现实中,他们应该是庄子眼中天人合一的楷模。在社会中也能做到天人合一,这一点被郭象进一步发挥为“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郭象:庄子注·逍遥游),当然,这是后话了。 由于庄子更重视现实的生存方式,这里就只论述人如何生存于世的问题。 在《庄子·人间世》中,庄子描述了那个时代人的生命是如何卑微的。对于如此险恶的生存环境,庄子认为人应该如何生存呢? 第一,无用为用。《庄子·人间世》云: 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不材之木,才“若是之寿”。而材还是不材,完全取决于自己,“自寇”、“自煎”说明这一点。 第二,“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或“缘督以为经”。《庄子·山木》云: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 不材之木得以终其天年,不能鸣之雁却被杀,故庄子得出人生处世要“处于材与不材之间”,走中间路线。类似的观点还有“缘督以为经”。《庄子·养生主》云: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要人们“缘督以为经”,督即中之义,此句话即要在善恶中间走一条中道。走中间路线,可以保生命,但这样“不免乎累”,这主要是仍有执着之意,而不能随物而化,故庄子对这条路线也不认为它最理想。最理想的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当然,从这里看出,最理想的方案是“浮游乎万物之祖”,即与道为一,顺其自然。 走中间路线,重要的是把握分寸,《庄子·人间世》中实质说到这一点: 蘧伯玉曰:“善哉问乎!戒之,慎之,正女身哉!形莫若就,心莫若和。虽然,之二者有患。就不欲入,和不欲出。形就而入,且为颠为灭,为崩为蹶;心和而出,且为声为名,为妖为孽。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亦与之为无町畦;彼且为无崖,亦与之为无崖;达之,入于无疵。 形莫若就,意思是说,形貌上要表示对他

文档评论(0)

szbalala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深圳市巴啦啦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FCP2R7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