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泊马度胺临床用药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是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发于中老年人,目前无法治愈。泊马度胺是第3代免疫调节剂(IMiD),2013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泊马度胺用于治疗复发难治MM,并于2020年5月又批准其用于治疗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KS)。泊马度胺于2020年11月在我国获批上市。
1 泊马度胺作用机制和药理机制
1.1 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
泊马度胺是第3代IMiD,结构与沙利度胺和来那度胺相似,但具有更强的抗MM活性和相似的安全性。其化学结构为3-氨基-N-(2,6-二氧代-3-哌啶基)邻苯二甲酰亚胺。泊马度胺具有直接的细胞毒性和免疫调节作用,能抑制血液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还能抑制对来那度胺耐药的MM细胞增殖;泊马度胺与地塞米松联用可协同诱导对来那度胺敏感或耐药的肿瘤细胞凋亡。另外,在重度联合免疫缺陷淋巴瘤小鼠模型中,泊马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较来那度胺显示出更强的协同抗肿瘤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大鼠模型中,泊马度胺的脑脊液穿透率达39%,并且其能够减少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数量,增加M1型TAM数量,抑制肿瘤生长。
1.2 药代动力学(PK)
泊马度胺单药口服吸收率超过70%,最大血浆浓度(Cmax)发生在服药后2~3h。泊马度胺曲线下面积(AUC)随药物剂量增加而增加,呈近似线性关系。泊马度胺与高脂、高热量食物同时服用会降低其吸收率,其在MM患者中半衰期为6.5~8.0 h,大部分在48 h内被清除。泊马度胺由细胞色素P450(CYP1A2和CYP3A4)介导的羟基化及随后的葡糖醛酸化和戊二酰亚胺环水解,主要通过肾脏排泄(73%),只有2%的药物以原型通过肾脏和粪便排泄。
2 关于泊马度胺的关键临床研究
2.1 MM
泊马度胺在MM中的关键临床研究见表1。
表1?泊马度胺治疗MM的关键临床研究结果
研究项目
试验分期
研究方案
研究对象
样本量
缓解情况
中位PFS时间
中位OS时间
常见3~4级不良反应
PRIME研究
Ⅱ期
PVd方案
适合及不适合移植的初治MM患者,试验进行中
已入组26例
sCR率26%,≥VGPR率74%
未达到
未达到
贫血(65.4%)、血小板减少(50%)、中性粒细胞减少(19.2%)、腹泻(19.2%)、发热(15.4%)、皮疹(15.4%)
MM-003研究a
Ⅲ期
P+Lo-Dex方案或Hi-Dex方案
硼替佐米和来那度胺治疗耐药的复发难治MM患者
P+Lo-Dex方案302例,Hi-Dex方案153例
≥PR率32%比11%
4.0个月比1.9个月
13.1个月比8.1个月
中性粒细胞减少(48%比16%)、贫血(33%比37%)和血小板减少(22%比26%),肺炎(13%比8%)、骨痛(7%比5%)、疲乏(5%比6%)
安跃生物等效性研究
Ⅱ期
P+Lo-Dex方案
既往接受过≥二线治疗的复发难治MM患者
74例
ORR 37.8%,CR率4.1%,VGPR率6.8%,PR率27.0%
5.7个月
24.3个月
中性粒细胞减少(63.5%)、白细胞减少(37.8%)、血小板减少(28.3%)、贫血(31%.0)、淋巴细胞减少(19.2%)、高血糖(5.3%)、肺部感染(27.0%)
AMN001研究
Ⅱ期
P+Lo - Dex方案3个周期后缓解低于微小缓解(MR)+环磷酰胺
来那度胺和硼替佐米治疗耐药的复发难治MM亚洲患者
总体136例(Pd方案97例,PCd方案39例)
总体ORR 51.8%(ORR 56.3%比43.6%,≥ CR率5.6%比2.6%,VGPR率14.1%比7.7%,PR率36.6%比33.3%)
总体9个月(9个月比10.8个月)
总体16.3个月(15.2个月比16.3个月)
贫血(18.4%)、中性粒细胞减少(49.3%)、血小板减少(19.1%)
IFM 2013-01研究
Ⅱ期
PCd方案治疗9个周期后Pd方案维持治疗
首次复发的复发难治MM患者
75例接受Pd方案维持治疗
维持治疗期间33.4%缓解加深
33个月
未达到
中性粒细胞减少(50.7%)、淋巴细胞减少(34.7%)
OPTIMISMM研究
Ⅲ期
PVd方案比Vd方案
既往接受过来那度胺治疗的复发难治MM患者
281例比278例
ORR 82.2%比50.0%(首次复发来那度胺耐药者ORR 85.9%比50.8%;首次复发来那度胺未耐药者ORR 95.7%比60.0%)
11.2个月比7.1个月(首次复发:来那度胺耐药17.8个月比9.5个月;来那度胺未耐药22个月比12个月)
未达到
中性粒细胞减少(42%比9%)、感染(31%比18%)、血小板减少(2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