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z
移动终端帝国进化史 以及电子产品开展史和创新谈
2021-08-19 00:32
场景一上世纪40年代,在二战的隆隆战火中,一名德国通信兵正在战场上紧地使用一个无线通信工具来联络军情。这个工具有一个中号热水瓶大小,听筒和话筒为喇叭形,具备双工拨号通话功能。不久,曾因创造而广为人知的贝尔实验室,造出了一部“移动通讯〞,但它实在太庞大,只能尘封在实验室的架子上。场景二2002年3月14日,英国雷丁大学信息控制系教授凯文·沃威克在牛津承受手术,成为世界人机合一第一人。一块边长为3毫米的芯片被植入他左腕的皮下,芯片上有100多个电极,与他手臂主神经相连,以接收神经脉冲信号。芯片再通过直接连接或无线连接的方式,把神经脉冲信号发送给电脑和智能化设备。场景三2007年3月2日,中国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一条名为“中国联通公司申请停顿等三十省〔自治区、直辖市〕198/199、126/127、128/129无线寻呼效劳所涉及问题〞的消息,意味着曾经风光一时的寻呼业终于退出历史舞台。在其最红时,腰别 BP机俨然成为群众潮流的标志。然而,后来居上的手机,以其便利性和个人性,没有悬念地抢走了BP机的生存空间。场景四?2021年7月11日,苹果直营店在陆家嘴正式开门。上午9时,上千名排队痴守3天的苹果粉丝将国际金融中心的广场围了好几圈。许多苹果粉丝兴冲冲驾车数小时从周边赶来,甚至甘愿住帐篷、吃外卖。在1500平方米的直营店里,苹果公司准备了80台Mac台式电脑、100部iPod随身听和60部iPhone手机供顾客体验,另有175名员工提供现场效劳,场面颇为壮观。场景五David,30岁,心理学专业,一家大型IT终端企业的UI〔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设计师,正在负责一个移动终端人机界面开发的工程。上午,他和产品经理、软件工程师、用户体验专员、交互模型开发人员、软件测试人员等开了工程的开工会。David发现,以人为本的UI设计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从一开场就介入到产品开发流程中。大爆发1973年4月,当摩托罗拉公司的马丁·库帕站在纽约街头,拿着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家伙打了世界上第一通移动时,他可能想不到,历经三十多年的开展演变,手里的厚砖头会变化出无数分身,开创一个新的移动终端时代。按照正式的说法,移动终端是指“在移动通信设备中,终止来自或送至网络的无线传输,并将终端设备的能力适配到无线传输的局部。〞在这个技术味道十足的概念背后,是一个令人冲动不已的世界。除了本来就接入网络的PC、手机、电视以外,手表、MP3、相机、电子阅读器甚至广告牌、汽车和电表,都在迫不及待往自己体植入通信上网功能。目之所及,几乎所有的电子产品都俨然成为网络终端的后备军。事实上,连“非典型〞电子产品也开场赶这股潮流。最新的消息是,耐克公司推出的Nike+跑步鞋,通过植入传感器跟踪跑步信息,然后发送到使用者的iPod上。该产品还有自己的社交网络,可以自动发推至Twitter,还可以发送状态更新至 Facebook。而且,同一功能的终端形态也越来越多。仅手机而言,外观多姿多彩,针对特定人群如白领、商业精英、时尚青年、女性、老人、儿童等等的个性化、定制化手机层出不穷。更引人注目的是,不同功能的终端穿插产生出越来越多的混血儿。正在引领风潮的平板电脑就是融多种要素于一体,在智能手机、上网本之间开辟出一个新的中间形态,正如当年的MID。
根据分析机构In-Stat的研究,如今的便携式终端正在呈现多网络特性和多重功能特性:首先,个人移动终端设备除了手机的固有特性〔可以接入移动网络〕之外,这些终端设备还被要求可以接入Wi-Fi、WiMA*,接收播送电台、GPS 信号,甚至于具备可以接收播送电视的特性。其次,各类终端根本都具有以下多媒体特性,摄像头〔拍照和录像〕、音乐播放、视频播放、GPS导航、游戏等娱乐或者通信功能。电子产品也好,非电子产品也好,无可否认的是,三十多年的时间里,移动终端家族正在加速进化成一个疆域辽阔、种族众多、兼收并蓄并且不断扩的庞杂帝国。从1875年贝尔的第一部,到摩托罗拉的第一部手机,从曾经一枝独秀的BP 机,到今天千姿百态的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帝国的崛起,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一些不适应时代要求的产品不得不黯然幕。上世纪40年代末期,致力于机器翻译研究的美国人,引入了双语电子词典或称“机读词典〞。1985年,世界上第一台实现词典容电子化、检索自动化的机器问世,并在消费市场掀起一股热潮。然而,2000年前后,在手机和互联网开场普及之时,电子词典逐渐暴露了其资源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