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听筝》原文及赏析.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听筝 【原文】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注释】 1、金粟柱: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 【译文】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 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 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赏析】 “听筝”应是听奏筝有感。但从题意看似乎应作“鸣筝”来得有 味,来得生动。诗描摹了一位弹筝美女,为博取青睐而故出差错的情 态。透视心理状态,洞察入微,描写细腻婉曲,十分传神。 【鉴赏】 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便故意将弦拨错,弹筝女可爱形象跃 然纸上。相传三国时代的周瑜,二十四岁为建威中郎将,人称周郎, 他精通音乐,别人奏曲有误,他就回头一看,当时人称:“曲有误, 周郎顾。”此诗当然受到这个故事的启发。 筝,一种弦乐器。从唐诗中所描写的筝来看,筝是十三根弦,如: “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 “大艑高船一百尺,清声促柱十三弦”(刘禹锡《夜闻商人船中筝》)。 柱,定弦调音的短轴;金粟,指柱上饰有金星一样的花纹;素手,指弹 筝女子纤细洁白的手;房,筝上架弦的枕,玉房,指玉制的筝枕。诗的 一二句写弹筝的女子纤手拨筝,正处于弹奏状态。按此写法,接下去 似乎应该描写女了的弹奏技艺,或者表现秦筝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形象, 但出人意料的是,三、四句并不沿袭通常的写法,而是描写女子为了 引起知音者的注意,故意错拨筝弦。周郎,即三国时的周瑜,“瑜受 建威中郎将,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周郎,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 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时人谣曰:‘ 曲有误,周郎顾’”(《吴志·周瑜传》)。 “欲得周郎顾”,就意味着当时坐在一旁的“周郎”(喻指听者) 没有看她,为什么不看她呢?大概已经完全陶醉在那美妙的筝声中了, 本来这应该是演奏者最祈盼的效果,最欣慰的时刻。然而,这情景却 不是这位女子此时最渴望的效果,因为她心中另有所思,思不在听者 赏音,而在于一“顾”,怎么办呢?她灵机一动,故意不时地错拨它一 两个音,于是充满戏剧性的场景出现了:那不谐和的旋律,突然惊动 了沉醉在音乐境界中的“周郎”,他下意识地眉头一皱,朝她一看, 只见她非但没有丝毫“误拂”的遗憾和歉意,两眼反而闪烁出得意的 眼神:啊,原来是误非真误。“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正面写 出了弹者藏巧于拙,背面又暗示了听者以假当真,而这种巧与拙、假 与真,又在那无言的一顾之中获得了奇妙的统一。它不仅说明弹者是 高手,听者是知音,而且传神地表现出两者的心理神态意趣韵味无穷。

文档评论(0)

fangqing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