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课件—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ppt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课件—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ppt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论述的话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理清作者从几个方面来谈问题的。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 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生于密执安州的安阿伯。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现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肇(zhào) 彷徨(páng huáng) 掌握字词 解释下列词语 格物: 致知: 正心 : 修身: 齐家: 抽象: 袖手旁观: 一帆风顺: 推究事物的道理。 求知,得到知识。 端正心思。 就是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整齐家政。 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 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研讨课文 一、课文论述的话题是什么? 二、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 三、“格物致知”在《大学》里早已提到,这种精神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是否得到了大力传扬?为什么? 四、实验精神(“格物致知”精神)为什么很重要?应该怎样进行实验? 五、既然实验精神如此重要,当今的中国学生是否很重视它了呢?为什么? 六、格物致知精神仅仅应用于自然科学研究吗? 七、那么怎样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研讨课文 一、课文论述的话题是什么? 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二、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实验 三、“格物致知”在《大学》里早已提到,这种精神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是否得到了大力传扬?为什么? 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即自然科学的实验精神。 原因是: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以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为例。(事实论证) 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四、实验精神(“格物致知”精神)为什么很重要?应该怎样进行实验? 1.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 实验的方法 你能举一些例子吗? *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师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擅长课件制作及各种教育教学总结的撰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