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点石斋画报对中西式绘法的运用(教学资料)
文档信息
:
文档作为关于“幼儿或小学教育”中“幼儿教育”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6836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点石斋画报对中西式绘法的运用 1
一、《点石斋画报》的创办背景 1
二、《点石斋画报》中的“体积”塑造 2
1、中西绘法对“孤拔”形象塑造的比较 3
2、单幅画面中中西绘法的综合运用 4
文2:点石斋画报对中国近代连环画的影响 6
1、 连环画的发展形成及画报在其发展中的地位 7
2、 对中国近代连环画形式特征发展变革的重要意义 8
3、 结语 10
参考文摘引言: 10
原创性声明(模板) 11
文章致谢(模板) 11
正文
点石斋画报对中西式绘法的运用(教学资料)
文1:点石斋画报对中西式绘法的运用
一、《点石斋画报》的创办背景
从中国城市史来看,上海的历史并不悠久,是典型的近代崛起的城市。清政府腐败无能,任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然而上海的近代化也正是从开埠开始的。开埠之后,外国商船频繁进入上海港,大量外国人来到中国,甚至在中国定居,短短数年之间,上海城北地带开辟了超过三万亩的租界,这就是今天上海的外滩。租界是耻辱的标志,也是文明的窗口,租界给中国带来的并不全是负面影响。在租界,市容整洁有序,市政设施先进完善,市政管理严格科学,凡此种种,无不反映了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先进性和优越性。有识之士从租界的生活中了解到了西方并非“蛮夷”,而是在中国闭关锁国的时代里,远远地走在了我们前面。
二、《点石斋画报》中的“体积”塑造
西方绘画极力追求“形似”,不仅只是轮廓、形状的相似,也要表现出物体真实的体积。西画同时表现受光的阳面和背光的阴面,以此来表达画面中的光线和画中物体的体积。在西画中,人物的面部迎光处表现得白亮,而背光处则有阴影,特别是侧面对光的人物像,面部明显呈现出半亮半暗的效果,眼窝、鼻侧皆有阴影,画面中的人物仿佛真人那样立体、逼真。
与此相对,传统的中国画并不注重体积的表现,对于中国人来说,画并非作为写实的工具,而是抒情的艺术。中国画中即使出现阴影,也是用来描绘石头、树木等,对于人物像是绝不会使用的。中国画只画阳不画阴,人物不管是面貌还是身形都是平面的。可以表现立体感的脸部阴影,对于国人来说被称为“阴阳脸”,是十分不吉利的。慈禧太后十分欣赏西洋画和摄影术,这在当时已经是十分“新派”了,但她也十分忌讳阴阳脸,请来的西洋画师在为其绘制肖像时就曾因在脸部塑造了阴影触怒太后,而为慈禧拍照时需要在室外搭设有内景的影棚,利用自然的散射光使脸部完全没有阴影。不管对于当时的中国画家还是中国观众来说,光影是不适合用于人物的。然而在《点石斋画报》中,我们可以看到在面部描绘阴影的人物肖像,绘制方式接近西画中的素描,这对于当时的绘画理念无疑是很大的突破。
1、中西绘法对“孤拔”形象塑造的比较
《点石斋画报》中第一次在人物面部描绘阴影。表达人物面部的体积与结构的画像是在1885 年(光绪十一年)发行的丁集第55 张画报——《孤拔真像》。孤拔时任法国提督,在中法战争中作为法军统帅出战,《点石斋画报》对于中法战争的报道中曾两次提到孤拔,包括1884 年发行的乙集中《法人弃尸》和1885 年丙集中的《法酋孤拔》,其中《法酋孤拔》将孤拔作为画面主要人物进行了描绘,和《孤拔真像》对比,我们可以看到画报对孤拔的描绘有很大不同。
画报在战事的新闻里提及孤拔时,他是作为画面中的主要人物被置于场景之中。在新闻画《法酋孤拔》中,孤拔处于画面右下位置。如果将画面的长、宽都三等分,那么两横两竖的分割线就会在画面中形成一个“井”字形,横线和竖线形成四个交点,在人们观看一幅画时,视觉的中心往往放在这样的交点上。井字形构图让画面和谐而不呆板。而在《孤拔真像》中,只有孤拔本人的面部肖像,画像仅描绘到孤拔的肩部,既没有完整的表现全身,又没有绘制背景,这并不符合中国画对人物绘制的规律。
在《法酋孤拔》一图中,孤拔明显大于画中其他人物,包括处于画面最前景的站姿炮兵,这明显不符合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而是遵循了传统中国画“主大从小”的规律,孤拔作为新闻主角被加大处理了。本幅新闻画中对于主角孤拔做了细致而生动的刻画,尽管画面中的人物、服饰、军舰乃至扶手椅都来自西方,但全部人物包括孤拔都采用的是传统画法,人物全身不见明暗表示,面部和身体都只有线条勾勒而无阴影,绘画线条用笔方直挺进,起笔处有力下压形成顿点,形若钉头,收笔时渐细,形若鼠尾,是中国白描手法中的钉头鼠尾描。
而在《孤拔真像》中,孤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混合模式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计算机理论论文资料).doc
- 小型农业机械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农村研究论文资料).doc
- 新媒体环境下同类事件集中报道的成因以系列高校校园伤害案报道为例(行业资料).doc
- 电视节目低俗化倾向及其治理(行业资料).doc
- 人物通讯叙事学分析以唐湘岳人物通讯为例(新闻学毕业论文资料).doc
- 虚构的权力试论微电影的模仿特征(新闻学毕业论文资料).doc
-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理论与应用(新闻学毕业论文资料).doc
- 非物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及其传承(新闻学毕业论文资料).doc
- 试论心理学对传播学的影响(新闻学毕业论文资料).doc
- 新媒体背景下媒介传播对体育文化的影响(新闻学毕业论文资料).doc
- 电影素媛的成功之道(新闻学毕业论文资料).doc
- 我国调查性报道研究综述(行业资料).doc
- 主流媒介议程建构下的风险景观以人民日报的暴恐报道为例(行业资料).doc
- 基于成本收益法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社交化趋势分析(新闻学毕业论文资料).doc
- 大数据分析对中国影视业运营的意义(新闻学毕业论文资料).doc
- 新媒体环境下国有企业的宣传创新(新闻学毕业论文资料).doc
- TED模式在我国自媒体中的借鉴与启示(新闻学毕业论文资料).doc
- 浅议记者应具备的逻辑和科学素养(新闻学毕业论文资料).doc
- 麦王争霸摇旗粤语歌曲保卫战(新闻学毕业论文资料).doc
- 科学求证类节目是真的吗的创新与探索(教学资料).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