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先秦儒家思想.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先秦儒家思想 “先秦儒家思想”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美学概念之一。它的形成,与作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有着密切联系。“先秦儒家思想”的思想,最早是由于音乐要求音声和谐而提出的,到《礼记·先秦儒家思想》,则将其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先秦儒家思想,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一般认为,所谓“先秦儒家思想”,它所强调的是位置的守中、行为的适中与恰到好处,以及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关系。“中”的最基本的意思就是对立的两个因素或两个极端的中间,反映在思维模式上也就是合二为一、对立中求统一的思想。 老子认为纯自然的状态是人类最理想的状态,实行自然无为的原则是治理国家和社会、使社会摆脱文明所带来的种种灾难的唯一正确有效的途径。因此老子就把他所说的“无为而无不为”提升到了支配整个宇宙的高度,并依据古代已取得的某些自然科学知识,给以哲学的论证,得出了他所谓的“道”。 老子反对儒家提倡的忠、孝、仁、义之类的伦理道德,认为这些道德规范的产生正是个体与社会不和谐、不统一的表现,他说:“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要想恢复“大道”,即个体与社会和谐的理想,必须摒弃这些伦理规范和功利,这样才能“无为而无不为”,这是对于社会的要求。孔子首先提出了“大同”的社会理想:包括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三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儒家所宣传的最高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孟子代表地主阶级的中下层设计了“小康社会”:这个社会是一个讲求“仁义”的社会,省刑罚,薄赋敛,并且人民拥有恒产,他主张实行井田制,构建一个足衣足食的小康社会。董仲舒企图建立一个“王道”的社会,奉行五帝三皇开辟的传统,以民为本、以民为命、以民为功,整个社会将会幸福、稳定、祥和。 儒家的民本精神、以人为主的道德伦理本位、等级森严的秩序论以及伦理化的法制性都对中国社会的绵延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儒家力图构建理想的社会模式,虽然在当时的历史局限下是无法完成的,但足见儒家社会思想的前瞻性与预见性。比起古埃及、巴比伦、古印度文明,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传到了今天,这点和儒家社会思想广泛的包容性关系重大。儒家社会思想形成的稳定心理结构,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化有着异常顽强的生命力,历经千年内忧外患始终延续下来,成为世界民族之林璀璨的明珠。

文档评论(0)

187****62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