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古人的衣食住行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人的衣食住行;衣:古人的服装,古代达官贵人着丝绸的服装,老百姓着布衣。 食:古人的饮食,书上 讲的是与食相关的器物,最早有陶、鼎等,但早期的鼎被礼制化了,后又有了瓷器等。 住:古人的起居之址,在书上讲的是与住相关的家居,家具的形成及其审美,如明清家居、家具等。 行:古人的出行,书上讲的是与古人与行相关的舟、船、车、马等。 ;第一节 衣着和佩饰 ;一、 古代的头衣;1. 帻(zé)——平民百姓的头衣 帻的作用是盖住发髻,可以一直盖到前额。 应劭《汉宫仪》上说:“ 帻者古之卑贱执 事不冠者之所服也。” 2.陌头、绡头、帩头 陌头是一种汉族平民的头饰,也叫做“络头”“绡头”“缲头”“幞头”等,用以腹部从后面向前额交叉再绕髻,或在额上打结。 《新唐书·輿服志》说:“幞头起于后周,便武事者也。”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孙策传》:‘张津常著绛帕头’。帕头者,巾帻之类,犹今言幞头也。” 3.角巾 “角巾”,其实就是幞头的原始形态。角巾多用于士子,因巾上带有棱角而得名。制出东汉,流行于魏晋。后借指隐士或布衣,归隐。;;曹操;万历皇帝的金冠;(三)妇女的头饰 ;二、体衣;;深衣;2. 寒 衣;;3.上衣的形制和部件;缙绅;三、胫 衣 ;;四、足衣;;2. 袜 ;五、佩饰 ;2.佩韦、佩弦;第二节 饮食和器皿;(2)上古的主食花样并不多。 糗:炒熟的米、麦等谷物,类似现在的炒米、炒豆、炒玉米等。炒熟后碾成粉也叫糗。糗又叫餱粮。 粮:干粮。《庄子·逍遥游》: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饼:麦粉做的叫饼,米粉做的叫粢。《世说新语·容止》:何平叔何晏美容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噉,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饵:与饼、粢同类。 古人也喝稀饭。粥相当于现在的稀粥,飦是稠粥。 古代还有一种吃法叫饡。《说文》:以羹浇饭也。 ; 2.膳——肉食 古人肉食中以牛、羊、猪为最重要,狗肉、野味也是肉食的重要来源。 三牲:牛、羊、豕(猪)。祭祀或享宴时三牲齐备叫“太牢”,只用牛羊叫“少牢”。 脯(fǔ):肉加料煮、然后晒干。脯又叫脩。 束脩:古时十根脩为一束, 叫束脩。 ;古代肉食的吃法多种多样 炙:烤肉。下边是火,上边是肉。 燔也是烤。 郑玄说:柔者炙之,干者燔之。 脍:细切的鱼和肉。 《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醢:肉酱。 羹:五味合者。五味:醯、醢、盐、梅、菜。 脯:肉加料煮,然后晒干。脯又叫脩。古时十根脩为一束,叫“束脩”。 《论语·述而》: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 ;3.酒和调料 (1)酒 据说殷人好酒,纣王即“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殷商酒器种类极多,说明饮酒风气很盛。 古代的酒不是烈性的,成酒的时间也短。陶潜《和郭主薄》: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酒的浓烈程度不同就有不同的名称。如: 醴:酿造一宿即成的酒。 酎:经多次酿造的酒。 醲、醇:最烈的酒。《说文》:醇,不浇酒也。 醅:过滤的酒,又称漉。陆游《野饭》:时能唤邻里,小瓮酒新漉。 经过过滤,酒就清了,叫清酒;未过滤的酒是浊酒。杜甫《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2)调料 古代调味不用糖,甘甜之味用梅等物。 唐以前称“饴”,饴是胶状的,掺以米粉之类的东西使它略硬一些,就叫饧。 宋代才有真正的蔗糖。 ;二、器皿; 司母戊大方鼎:是商代的青铜鼎,它的前身是陶鼎,原本与陶鼎一样,是日用的饮食容器,后来发展成祭祀天地和祖先的礼器,并被笼罩上一层神秘而威严的色彩,成为贵族王权与神权的艺术的最典型的代表。数千年过去了,如今我们面对这尊商朝的司母戊大方鼎,那庄严的造型,宠大的体积和神秘的花纹,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那个遥远的时代曾经拥有的朴拙与神秘。; 3. 酒具 (1) 盛酒器 尊:盛酒器的总名。尊又写作樽、罇。 形状是敞口、高颈、圈足,上常饰有动物的形象。 罍:大型盛酒器,有圆有方,短颈,大腹,有大口或小口。 (2) 饮酒器 爵:古代饮酒器的通名。爵的形制,深腹,前有流酒的槽 (称为流),槽与口相接处有柱,底部有三足,可以放置 火上温酒。 觯(zhì):圆足,像大口瓶。 觚(gū):古代最常见的饮酒器,多和爵配套使用。其口像喇叭,长颈,细腰,圈足。 觥:盛酒器,像一只瓢横放,有盖。形体弯曲如牛角,一端大而开敞,另一端小且封闭。觥又作觵(gōng,觥的异体字)。《说文解字·角部》:“觵,兕牛角,可以饮者也。” 后代诗文中提到觥则已经是饮酒器的代称。 ;;罍:大型盛酒器,短颈,大腹,有大口或小口。;盘龙纹盖罍(西周);觚:常

文档评论(0)

158****994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成都林辰禄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4MA64LRAJ9H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