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防汛物联网监测平台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智慧防汛物联网监测平台解决方案 2021 年 1 月 智慧防汛物联网监测平台解决方案 智慧防汛物联网监测平台解决方案 PAGE PAGE 目 录 项目概述 4 项目背景 4 建设目标 4 性能需求分析 5 2 总体设计 6 建设原则 6 总体架构设计 7 整体功能设计 8 安全架构设计 9 总体技术路线图 10 引用文件 12 建设方案 13 物联网互联互控平台 13 总体设计 14 感知终端 14 通信网络 15 物联网互联平台 16 物联网互控平台 20 物联网数据中心 21 物联网发布服务 23 平台监控系统 24 系统数据安全 29 异常处理设计 31 实景三维地理信息系统 31 2.2.1 概述 31 技术介绍 36 质量控制 46 倾斜摄影技术的应用 47 防汛监测系统 55 系统总体网络图 56 监测子系统技术指标 56 监测站功能设计 56 主要采集设备配置 57 软件平台 61 监控中心大屏系统 65 项目概述 项目背景 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城市热岛、雨岛效应,未来城市极端气象事件会越来越多,持续强降雨天气将导致城市内涝灾害频发。城市人口 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城市热岛、雨岛效应,未来城市极端气象事 件会越来越多,持续强降雨天气将导致城市内涝灾害频发。城市人口和 GDP 密集,一旦成灾,损失严重。2012 年 7 月 21 日,北京遭遇 61 年来最强暴雨,单日降雨量达 460 毫米,导致市区大面积内涝,受害面积 16000 平方公里,导致 160 万人受灾,77 人遇难,1 万多辆车受损,经济损失超过百亿。 分布于城市中的隧道和立交桥等低洼路段在遭遇短时强降水天气 时会由于排水不畅或者排水能力不足而形成深度积水,轻则阻塞交通, 重则危害过往车辆和行人安全。市政、防汛、路政等政府相关管理部 门亟需一套能够实时监测路面积水状况的城市防汛预警应急指挥系统。 实时监测积水点(隧道、道路低洼处、立交桥)水位,通过无线 实时监测积水点(隧道、道路低洼处、立交桥)水位,通过无线 网络将现场数据传送至监测预警中心。积水监测点设备具备低功耗模式,可通过太阳能供电系统供电。 监测预警平台具备电子地图信息发布功能,决策人可通过电子地图查看积水点分布,直接查看各积水点的实时水位、雨量数据。 监测预警平台内置积水水位预测算法,经扩展可支持城市暴雨洪水模拟功能。 实现测站基本数据以及图像的自动采集、远程传输、处理和入库, 满足水情报汛要求。 中心正确接收一次所属全部报汛站的遥测数据的时间不超过 5 分钟,完成一次区域报汛站数据采集并完成数据传输、处理、入库的时间 不超过 8 分钟,并能及时向有关单位和上级部门分发转报,提供信息 不超过 8 分钟,并能及时向有关单位和上级部门分发转报,提供信息 服务。 数据通信误码率小于 10-6 ,可靠度> 99.99 %。 支持查询和自报混合式体制,NB-IOT 主备信道自动切换。 性能需求分析 应用系统性能指标要求如下: 应用系统性能指标要求如下: 1、并发用户指标:并发用户数≥500 2、系统稳定性指标:系统有效工作时间要求≥99.5% 3、业务处理能力性能指标 在业务高峰时,每分钟能够同时处理 150 笔数据维护更新操作;200 笔的数据查询操作。 在 500 个并发用户访问时,确定条件的信息查询响应时间小于 5 秒钟。 每笔业务的响应时间在 5 秒以内。 登录要求响应时间在 5 秒以内。 总体设计 建设原则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直接面临治理社会的紧迫问题,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创新社会治理服务。建设工作坚持以下原则: (一)基本原则 资源共享, 标准统一 遵循《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管理部件和事 件分类编码》、《单元网格划分编码与划分规则》、《地理编码规则》等行业标准,保证平台与其它电子政务系统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因地制宜,积极探索 为了使平台能真正地满足当地需求,在借鉴其它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经验的同时,应密切结合镇的实际情况,注重解决本地区社会管理突出问题,积极探索富有地方特色的社会治理综合服务平台。 强化末梢,实时采集 根据“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原则,将公安、民政、 计生、人社、城管等多个部门信息采集员进行整合,按照城区一定户数、农村以自然村为单位配备一名网格员 ,作为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运用移动智能终端和智能语音技术,对网格内“人、地、事、物、组织”信 息进行实时采集、上报和核查,准确掌握网格内的基本信息、社情民意、事故隐患和突发事件。 需求驱动 要紧紧围绕社会治理服务需求设置功能,根据业务需求进行数据收集并进行分析。 (二)建设原则 方便实用原则。要充分利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界面要友好,数据呈现方式要直观,操作要符合用户日常使用信

文档评论(0)

147****426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认真 负责 是我的态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