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二、科学问题的意义——是科学研究的发端、动力和归宿 1.意义 (1)是科研活动的战略起点,规定科研活动的内容、方向、途径、方法和手段,决定科研结果的成败和价值。(牛顿、爱因斯坦前后半生鲜明对比的例子) (2)有价值问题的提出标志着科学的进步,推动科学的发展。(伽利略提出光速问题、希尔伯特23个数学问题、杨振宁和李政道改变问题提法,等等例子) 2.正确理解科研活动中 问题与观察的关系 (1)“中性观察论”的观点:观察→问题→理论,观察是起点,且不应渗透理论。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 (2)正确的观点: 第一,就具体研究活动来说,是问题引导观察,观察渗透着理论,并产生新问题。(波普尔的科学发展模式:P1→TT→EE→P2,即科学发展过程从问题P1开始,经过提出试探性的理论TT尝试性的解决问题,再经过严格的检验,消除可能的错误EE,再提出新的问题P2。科学知识就是循着这样一种试错法的模式不断增长和进化的。) 第二,就整个科学认识和人类认识运动整体来说,是观察渗透着理论,以观察为实践基础,观察、问题、理论,三者对立统一,相互交织渗透,既相辅相成,又相反相成。 三、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 1.科研选题的必要性 2.选题的四项基本原则 3.选题原则的矛盾性与选 题的论证与评议 三、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 1.科研选题的必要性 科学无禁区,选题有所忌。 2.选题的四项基本原则 (1)需要性原则:是指科研选题必须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科自身发展的需求。需求具有多样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考虑需要性原则时有较大差异。(一定要通过调研,真正了解社会需求,不能想当然,要加强实践) (2)创造性原则:是指科学技术研究应该选择前人未曾提出或者没有明确解决的问题,能够导致新发现和新发明的问题,至少应对前人的成果有新的补充、拓展和深化。不能做简单重复劳动。(走到前沿、基本提法和思路有新意) 2.选题的四项基本原则 (3)科学性原则:是指科研选题应以一定的科学理论或者科学事实为根据,在现有科学技术水平基础上,尽可能选择真问题避免假问题。 (4)可行性原则:是指要求科研选题要充分考虑研究主体现有的主客观条件。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既要从实际出发,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选题原则的矛盾性 与选题的论证与评议 (1)矛盾表现: 需要性、创造性与可能性的矛盾 需要性、创造性与科学性的矛盾 (2)论证和评议的必要性: 是取得相对合理的选题方案的必要环节;同时也是获得立项批准的重要条件;甚至字号行距都须注意。 一、发明课题的实质 二、捕捉和选择发明课题的方 法和线索 三、有助于发现发明课题的创 造技法 四、选择发明课题的原则。 第四节 技术发明课题及其选择 一、发明课题的实质 1.发明课题的概念 发明课题在实质上是与一定的技术目的相联系的具有现实性的社会需求。 2.要点 (1)“是具有现实性的社会需求”,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又能在特定条件下可能满足的需求。 人们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并非任何一种需求都能成为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发明创造者的发明创造目标。人们需要找到长生不老的方法,需要不用消耗能量的永动机,但这都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空想;人们需要到其他星球上定居,需要亩产万斤粮,但这些都是在可能预见的时空范围内不能满足的愿望。这些都是非现实的需求,都不能作为发明创造的目标。 值得指出的是: A.并非所有的非现实需求永远都是非现实的。 B.有些与人类文明进步和大多数人的利益相违背,不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需求,尽管是现实的需求,也不应该成为发明创造的目标。 (2)“是与一定的技术目的相联系的社会需求” ,是指发明创造者已经认识到,并且试图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去满足的那些社会需求。 人们有许多在现有的条件下有可能满足的需求,但是由于这种需求没有被发明者认识到,可能在很长时间里这种需求不能成为发明创造目标。例如,安全图钉的需求。 这里所说的“试图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是指发明者不仅意识到了要去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对解决问题的技术方向也有个大体的想法。 社会需求通常是整体性的,不够具体的,它并不能说明发明创造应该去做什么,不能形成明确的技术目的。对一些较大的技术需求来说,满足技术需求的技术途径和手段可能有多种,直接的技术目的差异也很大。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凝血功能检测及临-培训课件.ppt VIP
- 电力规划培训课件.pptx VIP
- 医院培训课件:《生命体征监测技术》.pptx
- 房地产评估收费标准-计价格(1995)971号文件整理版.doc VIP
- 基于robot studio啤酒瓶装箱工作站离线仿真系统设计.docx VIP
- FBA超重标签及要求:heavy-weight-package-kg._FBA英国超重标签(7).pdf VIP
- 生产经理述职报告.pptx VIP
- 福斯阀门定位器500系列.pdf VIP
- 备战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4理解权利义务(第01期)(学生版+解析).docx VIP
- 团队精神培训课件最新完整版本.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