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PPT公开课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灯 笼 吴伯萧 强化常识 吴伯萧(1906—1982)原名熙成,笔名山屋、山荪,是我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 其作品情感真挚深厚,描写朴实动人,结构严谨,语言清丽洗练。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河山,也击破无数文士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萧。国民党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忧心如焚、怒火中烧,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他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写作,舒解一腔积郁。 这一时期的散文,常常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即使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这一旋律也时常跳跃而出,《灯笼》正是这个时期回忆主题的文章。 强化常识 明灯笼事 请回答围绕“灯笼”作者具体写了哪些人事? (划出和灯笼相关的人和物,依此概括事件) 段落 与灯笼有关的人事 3 挑着灯笼,迎回祖父 4、5 接过纱灯,上下灯学 6 村头红灯高照,慰藉孤行客“四面虚惊”的心 7 元宵节,跟着龙灯跑个半夜 8 族姊远嫁,进士第的官衔灯映照着褪色的朱门 9 在纱灯上描红 10 宫灯的联想 11 联想到“挑灯看剑的名将” 感灯笼情 请快读后明确灯笼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感灯笼情 齐读12段,结合背景,议一议: 文末作者为何发出这样的感慨? 作者借灯笼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也表现出作者要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和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感灯笼情 你听, 正萧萧班马鸣也, 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唉, 壮, 于今灯笼又不够了。 应该数火把, 数探海灯, 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品灯笼法 朗读下面的语句,说说化用了哪些古诗文。 (1) 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 (2) 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的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 (3) 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 (4) 你听,正萧萧斑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品灯笼法 (1)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的《秋夕》) (2)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的《游子吟) (3)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 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的《送友人》) 分层作业 文章第2段,作者运用排比的手法,描写了提起灯笼让他想起的各种声音。请运用积累的古诗词,化诗入文,写一写自己记忆中的某一物件。 提起——,就会想起——;就会想起——;想起—— 点亮心中的灯笼, 照亮别人, 也温暖自己!

文档评论(0)

中小学K12精品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一心扑在教育上,换的桃李满园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