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伤寒论学习心得
读《伤寒论》之心得体会
《伤寒论》是祖国医学四大经典医著之一,著者为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此书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热病辨证论治的专著,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古代重要医著。《伤寒论》是通过六经传变、六经辨证来讲述疾病,张景仲真是个伟大的医学家和文学家,他采用了很多种手法:省文法、倒序法。。。。让我们这些没有什么中医文化底蕴的新一代读起来还真的不好理解。但还好,他按六经传变规律来描述这也给我们很清晰的思路去探讨这方书之祖、医方之经了,也不是没有窍门可寻的。再者他的脉法有独到之处:1、各病有主脉;2、一脉主数病;3、一病见数脉;4、脉法颇灵活;5、用脉象解释病机;6、以脉象指导诊断;7、以脉象指导治疗;8、据脉象推测预后;9脉象相同,舍脉从证以认病;10、证候相同,舍证从脉以认病。在治则治法上也是非常具体的:1、治未病;2、注重顾护脾胃;3、注重因势利导的治则;4、强调标本缓急;5、突出同病异治,异病同治;6、指出疾病的治法及治禁;7、注重整体护理。8、也体现了张仲景多一证则加一药,少一证则减一药的思维。这不仅给我们理解《伤寒论》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也丰富和拓展了我们的中医思维和临床思维。
自仲景之《伤寒论》的出现,后世医家多对此有所发挥,或依原文而解,或有所补益,但于临床较为实用,讲得很是朴实的,我多遵刘渡舟、陈瑞春,二老多以临床为出发点,无累赘之言,指
刘某,男,42岁,素有痰喘之疾,发作较频。春日伤风,时发热,自汗出,微恶寒,头痛,且引动咳喘,发作甚于前,胸闷而胀,气喘倚息,痰白稠量多,咳喘之时则汗出更甚。不思食。舌苔白腻脉浮缓,关滑有力。此风邪伤表引动痰喘复发,外风挟痰浊壅滞胸腕,肺胃气逆不降所致。方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味。处方为:桂枝6 白芍6 炙甘草4.5 生姜2片 厚朴9 杏仁9 麻黄1.5 贝母9 苏子9 炒枳壳9。连用3剂后,表证去,自汗止,痰喘亦平。再看《蒲辅周医案》中,蒲老用本方治疗重症腺病毒肺炎1例,患者为一3个月大的男婴,因发热4天,咳嗽气促抽风2次住院治疗,经用西药以及大剂麻杏石甘汤治疗无效,当时体温在40℃,无汗,面色青黄,咳而喘满,膈动足凉,口周围色青,唇淡,脉浮滑,舌淡、苔灰白,指纹青,直透气关以上。蒲老认为是辛凉苦寒撤热不退,是营卫不调,寒邪闭肺所致,遂用桂枝五分 白芍六分 炙甘草五分 生姜二片 大枣二枚 厚朴五分 杏仁十粒 僵蚕一钱 前胡五分 一剂得微汗,体温渐退,热降喘平,营卫得和,后再以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而愈。细读蒲老这则医案,有如肺炎并发心衰,忽又忆及读毛以林老师的《步入中医之门》讲到刘新祥教授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心衰的案例,并重点地说到汗与不汗的重要性。可知,本方不仅用于治疗外感引动宿喘,还可用于治疗喘息胸满,不能平卧的心衰疾患。原文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本条论述了太阳伤寒兼水饮内停的证治。用小青龙汤辛温解表,温化水饮,方中麻黄发汗平喘利水,配桂枝增强通阳宣肺之功,芍药与桂枝相配,调和营卫,干姜、细辛散寒化饮,五味子敛肺止咳,且使干姜、细辛不至升散太过,半夏降逆化饮,炙甘草和中兼调和诸药,诸要合用,共凑辛温解表,温化水饮之功。现代医家对于此方的临床运用较为广泛,其适应范围是:⑴治表有寒邪,内有水饮,发热干呕而有咳喘者。⑵溢饮,心下有水气,咳嗽喘息,遇寒必发,吐痰沫,不能卧,喉中涩。⑶支饮,发热干呕,吐涎沫,咳逆依息不能卧。总之,寒饮咳喘,不论有无表证,均可用之。本方对现代医学的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心病,只要辩证准确,多有很好的疗效。《伤寒论方医案选编》中有案例为证,李某,男,44岁,自幼患过哮喘,天冷遇水劳动则喘更甚。1964年8月12日因重感冒而复发哮喘,咳嗽连声,咽中漉漉,多吐白沫,伏坐不得卧,吐痰不松,食欲减退,大便结,小便清长,舌苔白滑,脉浮紧。土衰木盛,水寒金冷,津液不得蒸发,则留而为饮,上迫于肺,肺络受阻,气机被遏,遂致咳喘,治宜温中蠲饮,宣肺纳肾。处方为:麻黄4.5 肉桂0.9 沉香1.5 白芍6 细辛2.1 干姜3 五味子3 半夏6 炙甘草6 蒌仁15 莱菔子12 服后喘定咳轻,咯痰大减,亦能卧睡。再以温化饮邪肃降肺气,连服六剂而瘳。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与小青龙汤皆为表证兼喘的方剂,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为表虚兼喘,临床以有汗而无水饮内停的咳喘病症,而小青龙汤为表实兼喘,为无汗而有水饮内停的咳喘病症。
在多次阅读《伤寒论》后我却发现想要真正读懂它并不是件易事,不仅需要知识积累更需要一颗探求的心。要深刻细读《伤寒论》,首先就必须要有一种中医思维框架,不仅是要翻看医案著作,领悟前人经验,更要自己结合日常多多思考书中为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