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会计学
1
中外教育管理史第三讲
第三讲法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
第1页/共14页
一、人性认知观念
二、组织目标价值取向
三、领导行为模式
第2页/共14页
一、人性认知观念——趋利避害
韩非:“主利在有能而任官,臣利在无能而得事;主利在有劳而爵禄,臣利在无功而富贵;主利在豪杰使能,臣利在朋党用私。”
“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也,而况无父子之泽乎!”
“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
第3页/共14页
二、组织目标价值取向——“去私心行公义”,“以法治国”
第4页/共14页
二、组织目标价值取向——“去私心行公义”,“以法治国”
(一)国家利益是仁义之本
第5页/共14页
(二)法律是道德规范之源
二、组织目标价值取向——“去私心行公义”,“以法治国”
商鞅认为,如果“法令不明,其名不定”,那么圣人也不免改变节操去做坏事。“所谓义者,为人臣忠,为人子孝;少长有礼,男女有别。非其义也,饿不苟食,死不苟生。此乃有法之常也。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
韩非:“人主使人虽有智能不得背法而专制,虽有贤行不得逾功而无劳,虽有忠信不得释法而不禁,此之谓明法。”
第6页/共14页
(三)“去私心行公义”
二、组织目标价值取向——“去私心行公义”,“以法治国”
《韩非子·难一》说:“夫仁义者,忧天下之害,趋一国之患,不避卑辱,谓之仁义。”又说:“忘民不可谓仁义。仁义者,不失人臣之礼,不败君臣之位者也。”
在这个基础上,韩非提出了新的伦理规范。《韩非子.忠孝》中说:“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
第7页/共14页
三、领导行为模式——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第8页/共14页
三、领导行为模式——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第一,以普遍的社会法治教育来确保社会向法治方向发展,使人人都成为“尽力守法”、“循令而从事”、“明法”、“行法”之人。
《管子》:“威不两错,政不二门,以法治国,则举错而已。”
韩非:“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商鞅:“故圣人必为法令置官也,置吏也,为天下师,所以定名分也。”
第9页/共14页
第二,强化法令规章的管理力度
韩非“母厚爱处,子多败,推爱也。父薄爱教笞,子多善,用严也。”
“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吾以此知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
三、领导行为模式——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第10页/共14页
第三,“因人情”,“反民性”的教育管理原则
教育必须顺应人的“趋利避害”本性,使赏罚建立在民众觉得确实有利可图的驱策上。才称得上“因人情”,从而获得得民心的效应。
但“因人情”并不是不加任何限制地放纵私利私欲,而是要求民众首先要满足公利,努力去为国家去耕去战,去吃苦去受难,才谈得上对私利的满足。这就是“反民性”。
三、领导行为模式——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第11页/共14页
第四,“不务德而务法”的人才管理观
在人才标准上坚持尚法不尚贤。法与贤相比,法是第一位的。选拔人才,进贤固然必要,但进贤的目的只是为了明法。
在人才选拔的过程中坚持行公义去私心,任公而不任私,使人才的选拔不受君主和贤者个人的主观臆断和心血来潮的干扰,一断之于法,以保证人才政策的准确性、连贯性和政治的稳定性。
三、领导行为模式——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第12页/共14页
第三讲结束谢谢!
第13页/共14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