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从未生产或已停产的杀虫剂类POPs 艾氏剂和狄氏剂曾在我国研制但未规模生产; 异狄氏剂从未研制也未生产和使用; 七氯曾有生产和使用,累计产量小于100吨,用于铁路枕木的防虫防腐,20世纪80年代停产; 毒杀芬:70、80年代曾大量生产和使用,曾有16个生产企业,1985年关闭所有生产企业,总产量20660吨。 第三十页,共四十四页。 仍在生产和使用的杀虫剂类POPs 滴滴涕 中国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生产,历史上曾有11个生产企业,至今总产量为45.9万吨,约占国际用量的20%。 1983年,滴滴涕被禁止在农业领域使用。 现仅保留天津大沽化工厂和扬州农药厂2个合法企业,平均每年产量为5000-6000吨。 现保留厂的主要考虑:三氯杀螨醇农药需以此为中间体;并为防治大规模疟疾爆发而保存生产能力。 氯丹和灭蚁灵 氯丹:目前累计生产8223吨,年产量为450吨,主要作为建筑白蚁防治用于堤坝、电线电缆保护以及甘蔗生产和养蚕业。 第三十一页,共四十四页。 可持续有机污染物(POPs) 第一页,共四十四页。 目录 POPs的定义及特性 POPs的分类及来源 POPs的污染历史事件 POPs的检测技术手段 国际社会如何应对POPs 我国对POPs的控制现状 第二页,共四十四页。 什么是POPs? 它是一类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累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并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等)能够长距离迁移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 第三页,共四十四页。 POPs的特性 持久性 能在水体、土壤和底泥等环境中存留数年时间。即使15年内停止使用POPs,最早也要到未来第七代人体内才不会检出。 生物累积性 具有高脂溶性和低水溶性。能蓄积在食物链中,对较高营养等级的生物造成影响。容易通过周围媒介富集到生物体内,并通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达到中毒浓度。 生物毒性 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毒性影响,对肝、肾等脏器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有急性和慢性毒性; 具有致癌性、生殖毒性、神经毒性、内分泌干扰特性等,并且由于持久性,这种危害一般都会持久一段时间。 二恶英类物质中最毒者TCDD的毒性相当于氰化钾的1000倍以上, 砒霜的900倍,只需几十皮克就可以使豚鼠死亡。 第四页,共四十四页。 POPs的特性 迁移性 POPs物质因具有半挥发性,能够以蒸气形式存在或者吸附在大气颗粒物上,可在大气环境中作远距离迁移,但不会永久停留在大气中,可重新沉降在地球上,这一特性使得在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包括大陆、沙漠、海洋和南北极地区都可监测到它们的存在。 第五页,共四十四页。 全球蒸馏效应,又称“蚱蜢跳效应” 第六页,共四十四页。 POPs的判断基准 ICCA(化学品协会国际理事会)推荐的判断基准包括: (1)持久性基准:用半衰期(t1/2)来判断,在水体中为 180d,在底泥中为360d,在土壤中为360天; (2)生物蓄积性基准:用生物富集系数来判断,BCF5000; (3)关于远距离迁移并返回到地球上的基准:半衰期2d(空气中)以及蒸汽压在0.01~1kpa; (4)判断在偏远的极低地区一种物质是否存在的基准:该物质在水体中质量浓度大于10ng/L。 第七页,共四十四页。 POPs的分类 杀虫剂: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毒杀芬、七氯、DDT、六氯苯、氯丹和灭蚁灵 工业化学品:多氯联苯、六氯苯 副产物:二恶英、呋喃 第八页,共四十四页。 二恶英的来源 第九页,共四十四页。 第十页,共四十四页。 候选POPs 1 . 林丹和其异构 2 . 硫丹 3 . 溴化阻燃剂 √多溴联苯醚 √六溴联苯 √八溴二苯醚 √六溴环十二烷 4.全氟辛烷磺 5.短链氯化石蜡 6.五氯苯 7.十氯酮 第十一页,共四十四页。 POPs的污染历史事件 1 美国越战“橙剂”事件 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美国曾在越南战争中大量使用一种被称为橙剂(Agent Orange) 的脱叶剂,导致了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环境健康影响调查,确认橙剂中含有的二恶英杂质具有潜在的急性、亚急性和长期毒性;而对越南饱受脱叶剂危害地区的事后调查,更发现大量流产、死胎、新生儿畸形等案例。 第十二页,共四十四页。 2 日本米糠油事件 1968 年,日本福冈和长崎地区发生米糠油中毒事件,出现大量“油症”皮肤病患者,是因为人们吃了被多氯联苯(PCBs) 和二恶英污染的食用油。 第十三页,共四十四页。 3台湾米糠油事件 11 年后台湾再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