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第一节 神经元信息传递的生理学
第1页/共79页
2
一、 突触结构与传递
1. 概述
突触: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肌细胞、腺细胞以及其他效应器细胞或感受器细胞等紧密接触并形成特殊结构的功能接触部位。
第2页/共79页
3
分类
第3页/共79页
4
2. 电突触
(1)缝隙连接(gap junction)
细胞间惟一能直接进行信息和物质交换的通道。
由相邻细胞膜上的两个连接子(connexon)相互锚定而成。
六个连接蛋白(connexin)排列成六角形,中央有一直径约1.5 nm的孔形成了连接两细胞的亲水性孔道。
第4页/共79页
5
在体内有较广泛的分布,发育期超过发育成熟后
神经系统中主要存在于胶质细胞之间
分子量低于1 KD或直径小于1.5 nm的物质可通过缝隙连接
(2)电突触的作用
功能意义:使神经元形成同步化活动
不存在突触延搁
传递信号可靠,不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传递速度快,易于形成同步化
第5页/共79页
6
电突触
结构基础:缝隙连接(gap junction)
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在突触小体内无突触小泡,间隙两侧的膜是对称的,形成通道,带电离子可通过通道传递电信号。
特点:
电突触多数是双向传导的,即缝隙连接,是以电流(电讯号)传递信息。作为化学突触,其传递是单向性的,化学物质(神经递质)作为通讯的媒介。
第6页/共79页
7
3. 化学突触
经典突触传递,即突出前神经元产生的兴奋性电信号(动作电位)诱发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跨过突触间隙而作用于突触后膜,进而改变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
突触前神经元首先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将神经元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然后携带信息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并将化学信号再转换为电信号,所以又称为电——化学——电传递。
第7页/共79页
8
(1)化学突触的解剖结构
① 突触前膜
7.5 nm,递质、受体
② 突触间隙
20~30 nm,粘多糖、糖蛋白、水解酶
③ 突触后膜
受体、离子通道
以轴突末梢释放特殊的化学物质来完成突触传递的方式
第8页/共79页
9
(2)突触前膜(presynaptic membrane)
信号整合区
特征:大量突触囊泡
第9页/共79页
10
(3)突触间隙 (synaptic cleft)
约 20 nm
含电子致密物质
第10页/共79页
11
(4)突触后膜(postsynaptic membrane)
含多种特异的蛋白质,主要是受体蛋白、通道蛋白,还有一些能分解神经递质使之失活的酶类。
特征:颗粒和细丝
第11页/共79页
12
4. 突触传递
synaptic transmission
①突触前神经元:电信号-→化学信号
②突触间隙:化学物质-→突触后神经元
③突触后神经元:化学信号-→电信号
第12页/共79页
13
过程
①Ca2+内流进入突触前膜
②囊泡释放递质到突触间隙
③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打开钠通道
④递质激活突触后膜G蛋白偶联受体
⑤⑥⑦递质作用于突触前膜受体或被突触前膜重摄入
⑧递质被胶质细胞摄入
⑨突触囊泡的形成
⑩其它囊泡释放
(1)化学突触的传递过程和特点
第13页/共79页
14
特点
(1)单向传递
(2)突触延搁(0.5 ms)
(3)总和
(4)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
(5)对某些药物敏感
第14页/共79页
15
(2)突触前膜去极化和Ca2+的内流
第15页/共79页
16
(3)突触前递质释放
以胞吐(exocytosis)的形式释放神经递质
以胞吞(endocytosis)的方式进行再生
Endocytosis and exocytosis
第16页/共79页
17
神经递质在突触前细胞发生冲动(动作电位)时,钙离子通道负责将去极化转化成神经递质的释放。
兴奋-分泌耦合(excitation-secretion coupling)
第17页/共79页
18
(4)量子释放与胞吐作用
量子释放(quantal release)
胞吐(exocytosis)
①去极化
②Ca2+内流
③泊靠
④融合、卸货
⑤胞饮、再填充
量子释放的基础:一个囊泡,“最小包装”
第18页/共79页
19
第19页/共79页
20
(5)参与胞吐作用的相关蛋白
①突触囊泡膜蛋白
②突触前膜蛋白质
③胞液中的蛋白质
突触蛋白、突触小泡蛋白、突触结合蛋白、囊泡整合蛋白家族等
突触融合蛋白、突触小体相关蛋白-25、生长相关蛋白-43等
N 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因子-可溶性NSF附着蛋白
GAP-43 (green)
Synapsin
第20页/共79页
21
(6)神经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