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2
设施园艺的类型及应用
摘要:园艺设施应用范围广泛。其具体应用取决于园艺设施的类型、结构、功能,其中应用比较多的是改良阳畦、电热温床、地膜、塑料薄膜中、小拱棚、塑料薄膜大棚和日光温室。
关键词:园艺设施 类型 应用
引言
园艺设施有很多类型。这些类型的产生,体现了园艺设施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每一种类型的产生均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工农业发展、地理环境等密切相关。因而应用范围广泛。
1.改良阳畦
改良阳畦是在普通阳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由土墙、拱杆、土屋顶、塑料薄膜棚面、保温覆盖物等部分组成。改良阳畦的后墙高0.9~1.0 m,厚40~50 cm,山墙脊高与改良阳畦的中柱相同;中柱高1.5 m左右,土棚顶宽1.0~1.2 m。目前生产上多用塑料薄膜做透明覆盖物,成半拱圆形。结构类似于单屋面温室,也可以看成是没有经过结构优化的单屋面温室。
改良阳畦的性能一般都这么三点:第一,一般保温性能较好的改良阳畦冬季内外温差可达13.0~15.5℃;而保温较差的阳畦冬季最低气温可出现0℃以下的状况;春季温暖季节白天最高气温又可出现30℃以上的高温。因此在阳畦生产中既要防止霜冻危害,又要防止高温危害。其次,畦内昼夜温、湿差较大:白天畦内接受太阳辐射迅速升温,夜间迅速降温,一般畦内昼夜温差可达10~20℃;随着温度变化,畦内湿度的变化也较大,一般白天最低空气相对湿度为30%~40%,而夜间为80%~100%。最后,畦内存在局部温差:一般上午和中午时刻中心部位上部温度较高,四周温度较低;下午、晚上距北墙温度较高,南侧和东西两侧温度较低。改良阳畦主要用于耐寒蔬菜,如葱蒜类、甘蓝类、芹菜、油菜、小萝卜等的越冬栽培,还可用于喜温果菜的秋延后和春提早栽培,也可用于蔬菜、花卉、部分果树的育苗。华北地区(南部)可栽培草莓。由于改良阳畦建造成本低、用途广、效益高,目前在北方地区有一定的应用面积。
2.电热温床
电热温床是在阳畦内或小拱棚内以及大棚和温室内设的苗床上铺设电加温线而成。通过电热线加温来提高地温,以补充日光增温的不足,因此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园艺作物育苗设施,目前应用普遍。电加温线埋入土层深度一般为10 cm左右,但如果用育苗钵、穴盘或营养土块育苗,则以埋入土中1~2 cm为宜。铺设电热温床需要了解电功率密度概念。单位苗床或栽培床面积上需要铺设电热线的功率称为电功率密度。电功率密度的确定应根据作物对温度的要求所设定的地温和应用季节的基础地温以及设施的保温能力而决定。电热加温的设备主要有电热加温线、控温仪、继电器(交流接触器)、电闸盒、配电盘(箱)等。其中,电热加温线和控温仪是主要设备。 近年来,农业生物用电热温床(亦称电热苗床)在我国蔬菜、花卉、果树和蚕桑等生产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特点是电热温床能自动控温,可满足植物生长对温度的要求,达到出苗快而齐的目的,且容易技术管理。
3.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是指用很薄的塑料薄膜紧贴在地面上进行覆盖的一种栽培方式。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后可以改善土壤和近地面的温度及水分状况,起到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和肥料利用率,改善光照条件,减轻杂草和病虫危害等作用。地膜覆盖不仅可用于果菜类、叶菜类、瓜果类、草莓或果树等的春早熟栽培,还可用于各种园艺作物的播种育苗。
4.塑料薄膜大、中、小拱棚
塑料薄膜拱棚是指以塑料薄膜作为透明覆盖材料的圆拱型的棚。按照其规格尺寸又分为塑料薄膜大棚、中棚和小拱棚。小拱棚主要采用毛竹片、竹竿、荆条或6~8 mm的钢筋等材料,弯成宽1~3 m,高1.0~1.5 m的弓形骨架,骨架用竹竿或8# 铅丝连成整体,上覆盖0.05~0.10 mm厚聚氯乙烯或聚乙烯薄膜,外用压杆或压膜线等固定薄膜而成。中拱棚一般跨度为4.5~6 m 。在跨度6 m时,以高度2.0~2.3 m、肩高1.1~1.5 m为宜;在跨度4.5 m时,以高度1.7~1.8 m、肩高1.0 m为宜;拱架是否设立柱应根据中拱棚跨度的大小和拱架材料的强度而定。用竹木或钢筋作骨架时,需设立柱;而用钢管作拱架则不需设立柱。中拱棚的面积和空间比小拱棚大,人可在棚内直立操作,是小棚和大棚的中间类型。
塑料薄膜大棚跨度一般8-12米,高度2.5-3.0米;按骨架材料可分为竹木结构、钢架混凝土结构、钢架结构、钢竹混合结构等类型;按连接方式又可分为单栋、双连栋及多连栋等类型。塑料薄膜大棚的基本骨架是由立柱、拱杆(拱架)、拉杆(纵梁、横拉)、压杆(压膜线)等部件组成,俗称“三杆一柱”。这是塑料薄膜大棚最基本的骨架构成,其他形式都是在此基础上演化而来。竹木结构单栋塑料薄膜大棚由立柱、拱杆、拉杆、吊柱、棚膜、压杆和地锚等构成。钢架结构单栋塑料薄膜大棚的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