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2
《分析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面向化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3学分,共48学时,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已有无机化学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化学教学及科学工作打好基础。
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课前带着问题自学,课中带着问题讨论分析,课后带着问题查阅资料完成作业,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导,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并通过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争学生将理论知识学通学活。教师在整堂课的授课过程中,通过几个案例,将课程思政的内容融入教学中,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典型案例
1.案例简介
本案例为分析化学第六章第八节酸碱滴定法的应用。铵盐中含氮量的测定是酸碱滴定法的重要应用,在讲授铵盐中含氮量的测定内容时融入“公共安全事件与社会责任感”的思政元素。
2.案例
铵盐中含氮量的测定是许多含氮化合物含量的测定基础。其中最著名的含氮量测定方法是凯氏定氮法。凯氏定氮法被广泛应用于土壤和有机化合物中氮含量的测定,也是2008年以前牛奶中含氮量测定的国标方法,但应用该方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时存在“重大缺陷”。这一“重大缺陷”与2008年席卷全国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存在直接联系。在讲授酸碱滴定法定量分析铵盐中氮含量测定时,以多媒体展示“毒奶粉事件”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源,通过直观的案件回放视觉“冲击”,让学生认识到“蛋白质定量分析方法”本身的缺陷,以及熟悉该方法的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的缺失所产生的严重后果。进一步体现分析化学必须发展精准的检测技术,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而作为未来的化学或分析化学工作者的学生们,更是要遵守职业道德,肩负起社会责任感。
本节课课堂教学前,让学生提前预习相关内容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的背景及当时的检测标准及方法;课堂上由两位同学分别介绍事件的背景和当时的检测标准及方法,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补充并引出如何完善检测方法的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教师对事后国家标准方法进行介绍并讲述精准检测技术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分析工作者社会责任感的思考。
三、案例成效
本节课讲授酸碱滴定法的应用中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分析方法,通过“毒奶粉事件”这一公共安全事件融入分析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这一思政元素。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了了解“毒奶粉事件”始末的预习任务,学生能积极查阅资料并制作了汇报课件。公共安全事件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积极性。在课堂讨论中发言踊跃,对专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行为底线的坚守达到高度认同。在课后的作业中,学生对相关内容的作业完成较好。本节课的教学达到了使学生掌握铵盐中氮含量测定方法的知识目标以及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的情感目标。
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寻找思政教育与课程的结合点,积累思政素材,设计开展思政教育的教学环节。充分利用课件、教材、视频、动画和书籍等方式为教育载体,采用参观体验、课堂讨论、情景教学和现代多媒体等方式来实施多样化、嵌入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让无形的“思政课”浸润学生的心灵,从而有效实现“课程思政”的德育功能。
“课程思政”是一系统工程,其建设和改革必须继续探索、深化和完善,这就要在总结、借鉴已有成功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课程的特点,进而形成适合本门课程的完整教学体系。首先,需要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有机对接。其次,深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改革,真正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