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明朝内阁制度看封建皇权的演变
【摘要】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积淀深厚。史学界认为:中国古代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给我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封建皇权体制和思想得以确立。此后,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皇权得以不断强化。明朝的内阁制度就是加强封建皇权的一次变革。内阁制度从产生到发展,都在为君主专制服务,从中能一觑封建皇权的演变过程,这是本文将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明朝内阁制度封建皇权
【中图分类号】k248;d6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240-02
引言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共传十六帝,统治长达276年(1368年-1644年)。中国古代的十大盛世中,其一就是明朝的永乐盛世。永乐年间,国富民安,经济文化繁荣,为封建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封建政治制度是皇帝的统治根基,政治制度的发展是封建统治的骨骼。为加强封建皇权,明朝的内阁制度形成。因此,探究明朝皇权的演变离不开对内阁制度的剖析。
一、内阁制度
(一)历史发展
我国封建制度具有一定的沿袭性。明朝初期沿用了元朝的制度,设置中书省和丞相制,后来逐渐衍生出一套专门的制度来辅佐皇帝治国理政,即内阁制度。关于内阁制度的历史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期、成立期、发展期和衰落期。
萌芽期:明朝初年,胡惟庸任右丞相,因独断专行,大有相权胜于皇权之势,引起明太祖朱元璋的不满。明太祖朱元璋借机除去胡惟庸后,紧接着废除了宰相制度和中书省,分权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黄权虽然得到了加强,但是这在无形中加重了皇帝的工作量。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帝必然会另外设置专门的机构来辅佐自己处理政务。洪武十五年(1382年),太祖朱元璋仿照宋朝制度,设置殿阁大学士,辅佐皇帝处理政务,以顾问的身份参与政治活动。这为此后内阁制度的形成埋下了种子。
成立期: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政务繁忙,日理万机,因此特别组建了皇帝的“助理”团。根据史籍记载:“成祖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内阁之预机务自此始。”内阁正式诞生。内阁有议政权和执行权,但没有决策权。一切事务都必须听命于皇帝。因此,内阁只是服务于皇帝的私人机构,并没有实际权力。
发展期:明朝中期,内阁越发权威职重,监管六部尚书,一跃成为皇帝的决策机构,左右皇权决策。到张居正改革内阁时,内阁俨然成为政府运转的核心,此时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几乎权如宰相。
衰落期:到了明朝后期,万历皇帝朱翊钧不理朝政,无视内阁和廷臣,内务机关几近瘫痪,直至明朝陨落。清初虽沿袭明朝的内阁制度,但并无实权。内阁制度就此没落。
(二)运作模式
明朝内阁作为幕僚,听命于皇帝,前期的运作模式比较简单。根据于江泰(2014)的研究:“全国大大小小的奏章,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发。”这一过程再通俗一点解释的话,就是这样一个流程:满朝百官呈递奏章后,由内阁大臣翻阅后给出建议,贴在奏章上,做“票拟”;皇帝则用朱虹字做批示,称“批红”。获得皇帝批准后,内阁大臣再下发给各部门进行处理。内阁的功能就在于辅助皇帝批示和决策,由此节省皇帝处理政务的时间。
明朝中后期,由于内阁的权利不断攀升,其运作模式也日益复杂。首先,内阁大臣的工作内容不再是简单接收皇帝的任务安排。内阁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试图左右皇帝的决策。其次,六部尚书也在内阁的监管之下。其职权不仅限于前期的执行,还拥有监管六部的权利。这无异于将六部的行政职权收归于内阁之下。
(三)基本特点
明朝内阁制度从建立到衰亡,历经数百年,其基本特征如下:
第一,內阁在名义上始终只是皇帝的辅佐幕僚,并非有实权的行政机构。可以说,内阁从初具雏形发展到鼎盛时期,直至张居正一首操控朝务时,内阁在名义上始终只是一个辅助皇帝的工具,并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
第二,内阁与皇权关系密切,矛盾突出。内阁制度为佐政,票拟服务皇权。内阁发展时间长,权力的大小取决于皇帝的青睐程度,或者说票拟的接纳程度。皇帝政务繁多,也逐渐对内阁形成依赖之势。内阁大臣与皇帝关系密切,却没有实权,这必然会引起诸多矛盾。例如,明朝中后期许多内阁臣子致仕启归,而皇帝不准,两者之间的冲突日益严峻。
第三,内阁职权扩大,加剧内部矛盾。内阁成立前期要负责多项大小事务,例如,通知经筵事、撰拟朝廷祭告祝文、南京翰林院学士补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关于预防甲流科普讲座课件(最新版).pdf
- 智能工厂建设投资成本控制与效益优化报告.docx
-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蓝牙台灯.doc VIP
- 2025-2030中国双相情感障碍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docx
- 十四五外科护理学实践与学习指导第7版(2)_41-60.docx VIP
-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课件.ppt VIP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同步练习 含答案.docx VIP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可调谐激光器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docx
- 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GB55020-2021.docx VIP
- 成都七中高2026届高三10月月考(阶段性检测)物理试卷(含答案详解).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