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企业用人制度的构建及其现代转型考察.docxVIP

中国近代企业用人制度的构建及其现代转型考察.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近代企业用人制度的构建及其现代转型考察   〔摘要〕用人制度是劳动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关乎企业的发展和兴衰。汉冶萍公司用人制度的构建是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现代化的典型案例,大致经历了萌芽、初步建立、逐渐发展及完善四个阶段。从现代化视角考察汉冶萍公司用人制度建设取得的成就,可见其体现出日益民主化、公开化、制度化、专业化及契约化、人性化等现代化的趋向,亦存在如体系性不强等诸多不足。   〔关键词〕汉冶萍公司;用人制度;现代性   〔中图分类号〕k25;k26;f1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19)03-0134-07   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冶萍公司”①)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使用新式机械设备进行大规模生产的钢铁煤炭联合企业,也是中国20世纪20年代以前唯一的大型钢铁煤炭联合企业。其规模之宏大,员工数量之多,位居近代中国企业前列。自1890年创立到1938年被迫西迁陪都重庆,直至1948年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历经晚清民国半个多世纪,堪称中国近代钢铁工业发展的标志,“执中华实业之牛耳”。②与汉冶萍公司一同向前发展的用人制度的建设与实践,不仅是企业得以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也是关乎公司经营管理成败的重要内容,是汉冶萍公司劳动史研究的重要部分,也是近代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企业制度现代化的典型案例。   自汉冶萍公司诞生开始,关于汉冶萍公司各类问题的讨论和研究一直都很多,但是关于其用人制度方面的内容却少有涉及。③本文以1890-1938年汉冶萍公司用人制度的现代转型为考察对象,管窥中国近代企业在人事管理方面所呈现的现代化趋势。“用人制度”指规范公司人员进退的各种规则和标准,既包括成文的规定、规章等,也包括非文字形式存在的惯例、模式及运行机制等。   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政治、经济势力的强势裹挟下,中国被迫卷入全球市场并开启了现代化进程。关于亚洲国家的现代化,罗兹曼认为,“对世界大多数国家和亚洲所有国家来说,现代化进程要求它们按照少数西方国家首先采用的技术模式和制度模式对自身进行修改和调整。”④“现代化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也是必要的”。⑤在历史现代化变革的大背景下,汉冶萍公司在跨越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中,也经历了各方面现代化的转变过程。在具体内容方面,现代化包括工业化和制度现代化,后者主要体现为科学、民主、法治、平等、契约等一系列思想理念及实践。本文拟考察汉冶萍公司用人制度的构建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并以现代化的视阈分析其成效与不足,藉此观察公司用人制度的现代性体现。   一、汉冶萍公司用人制度的构建过程   成立于晚清洋务运动后期的汉冶萍公司,其创办人张之洞及其后期主要经营者盛宣怀均非常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张之洞在创办汉阳铁厂前提议修建卢汉铁路时即指出“储才为先,兴工为后”。⑥接手经办汉阳铁厂并有丰富企业管理经验的盛宣怀对人才尤其重视,认为“实业与人才相表里,非此不足以致富强”⑦,1896年接手汉阳铁厂时提出“贸易之道,首在用人”。⑧1908年汉冶萍公司改为商办时,盛宣怀进一步强调“汉冶萍厂矿事务繁重,用人为第一要端”。⑨   在张之洞、盛宣怀、李维格及盛恩颐等人的努力下,汉冶萍公司从1890年创办到1938年西迁重庆,逐步构建了相对完善的用人制度,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推进了汉冶萍公司乃至中国近代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笔者拟尝试对汉冶萍公司用人制度的构建过程做如下阶段性的划分。   (一)汉冶萍公司用人制度的萌芽阶段(1890-1896年)   在1890年汉阳铁厂创办之前,创办多家洋务企业的洋务派在引进西方设备和技术的同时亦移植了部分用人管理制度,开启了近代中国用人管理的现代化历程。从1890年汉阳铁厂创办至1896年,官办时期的汉阳铁厂总体是按照中国传统官僚体制的管理方法进行用人管理,张忠民教授将其概括为“衙门式治理与工头制管理”⑩,对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总体上处于用人制度建设的萌芽阶段。   第一,此阶段制定了少部分涉及用人管理的制度。如涉及员工抚恤的,1896年郑观应信函中言明“查前局厂章,员司身后抚恤有发给薪水三四月者”b11,据此推断官辦时期员司的死亡抚恤标准为身故前三四个月薪水。   第二,用人权限掌握在张之洞手中,职员选任主要采取遴选任命制,“委员、司事无一人不由宪派”b12,“其余提调及文案各员,均候随时遴员派充”。b13张之洞采用“札委”文书任命员司,如1891年张之洞札委高培兰开办江夏煤矿,札文如下:   查有铁政局委员、湖北候补知县高培兰堪以派往。该令应即偕同矿学生、守备池贞铨,驰往江夏南乡马鞍山、龙王庙等处,勘明煤层厚薄,煤度深浅,择定一处开挖煤井。查明该处是否官山民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十余年的软件行业耕耘,可承接各类需求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