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4
榕江七十二寨侗族水井
(周年荣)
榕江七十二寨侗族水井,古已有之,其多种艺术营造形式的存在,展示了侗民族的匠心独运;而营造形式的每一次演化,无不与本民族的经济、文化、生活水平以及民族关系密切相关。
七十二寨侗族水井,源于何时,无史志可考,但可断言:人生必饮水,有人必有井。当地最原始的水井,当数天然形成的(或略加改动)泉水凼,或高山之流,或岩层之浸,或泥石之涌,但求有水“聚不散,可常养人”即可(见清嘉庆庚辰《通岛兴隆寨溪右水井序文》)。此种天然水井,在七十二寨侗族地区分布极为广泛,它们形态各异,深浅不同,绿树相伴,生虾为戏,且水质清纯,沁凉味甘,饮之消暑解渴,尘襟顿爽。此区域的侗族老人之所以长寿,大概与此有关。
到了明末清初时期,七十二寨侗族地区生产力在“刀耕火种”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石工工艺也随着侗民族的大量迁徒或民族间的交往而进入该地区。人们渐感某些“岩层之浸”难于“聚散”,为方便饮水,便出现了独具韵味的古朴的人工“水井”。即取长条青石一段,凿成长柄水瓢状,“柄”插于岩层或泥石之中,将泉水顺柄槽引至“瓢”中蓄聚,水满则外溢,使瓢中泉水常聚长流而不腐,既便于饮水又便于洗物,且其外形古朴雅致,让人留连,这就是七十二寨侗族历史上古韵清幽的“岩瓢井”。
岩瓢井除了像瓢,还像一只掬满清泉的手。此井一般为独“手”,在岩坎较高,流程较长的地方,便出现了“双手”,即一手在上,一手在下,上手接水于“掌心”,满而溢出,流入下手,又顺槽聚于下手“掌心”之中。此种“双手”岩瓢井,更加韵味无穷,让人浮想联翩。在今仁里乡侗寨通往通岛寨途中的山坳路旁,就有一处这样的双手岩瓢井(俗称“双瓢井”)。相传,古代高坪地方有一对侗族青年男女为逃避包办婚姻而私奔至此,喝路旁清泉对唱山歌七天七夜,最后相拥而死。仁里侗胞感其情真意切,遂凿双岩瓢井而纪念之。时至今日,仍有寨民传言,夕阳下山,野林阴翳,人若路过此地,旦见风吹叶动,暗闻山歌悠悠,那是殉情男女千古不绝的歌韵。
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七十二寨侗乡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出现“方池形水井”。方池为青石板四面镶砌为框,长宽1.2米左右,框高出地面约25厘米(以防地表污水入池);池底有青石板铺墁(以利泉水浸出和洗井);在方框里壁正中间,有的凿一铜钱大小泉眼出水,有的则雕凿龙头吐水(见乐里上寨水井);方池前左右两边各设置高约30厘米的石礅或长约70厘米的石凳,以利放桶和起肩抬水。侗胞又于方池上建“石屋”或城门式大石拱,以防尘沙、落叶侵袭。石屋仍为大青石板镶砌,通高1.7米左右,其上雕凿歇山顶、小青瓦;石屋正立面开有拱门,以利探身取水;门头刻横联,左右刻对联;门边壁上刻“序文”,文势滔滔,犹如泉泄。此类水井,通岛最多。
仁里乡大寨水井是今七十二寨乃至榕江境内规模最大的侗族水井,位于寨北山谷中,其方池边长1.5米,底深70厘米;池上建石拱,高1.9米,拱门宽1.5米;拱上另建木屋一间,四柱落脚,面阔5.3米,进深4.2米,悬山顶,上盖小青瓦。井前还建有一青石围砌的水塘,井中水满,则从一小缺口溢出,流入塘中蓄积(方便洗菜洗衣),塘中水满则再往外排出,还可引入水沟浇灌庄稼。在距水井约40米的石板路旁,立有清道光年间“永垂不朽”石碑一通,高75厘米,上刻序文,书修井年代及捐银事宜。一个水井修得如此宏大,且尽善尽美,实属少见,可见侗民族对水井的重视及对公益事业的热忱。
石雕最为讲究的,也数仁里大寨水井。其拱门两边,各立有精雕细琢的抱鼓石一尊,通高1.28米。抱鼓石上共有6幅浅浮雕图和左右各一圆雕狮子。浮雕图除花卉(复瓣芍药)外,还有人物。图一为常见的宽袖长袍天官,手持“源泉发远”条幅;图二为竹笛横吹的“文士”和广袖长裙的“何仙姑”。据大寨侗族老人说,何仙姑为侗族民间传说中的白鹤仙(原凡间鸟形,修炼得道升天)之女。图三最是耐人寻味,一男一女(图像均高19厘米),男的光头,针须、赤足、全身甲胄,双手各持尖刀,腰间挂着香气飘逸的酒葫芦,相貌凶残,疑为古侗寨土司;女人歪髻、戴花、宽袖、百褶裙、绣花鞋、手挽竹篮、体态娇盈,疑为古代侗族妇女。此图极有可能是古代侗族社会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反映,同时说明当地侗族民间酿酒和竹编工艺(仁里乡至今多竹)已早在清代中叶之前盛行,而酒在古代侗族生产生活中则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七十二寨侗族水井序文,内容为修井年代、缘由、宗旨、捐资情况等,其共同点就是使用文言文。由此可见,清嘉庆、道光年间七十二寨侗族地区汉文化的深人程度,也可看出清王朝在该地区创设“义学”的丰硕成果。古州榕春书院“功垂不朽碑”(同治辛未立)载:“兵备道易、清军府余莅任斯土,留心教养,蓄设义学,以植人才”,可见清政府在榕江侗族地区创设义学、兴办教育之一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概率论数理统计复习测验题.doc
- 概算编制依据.doc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重点.doc
- 概述中国园林特点.doc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堂笔记.doc
- 概述要素主义.doc
- 概预算审查技巧.docx
- 概预算各项表格.doc
- 榆神工业区天然气市场调研报告.doc
- 榕树救治方案.doc
- 建筑工程安全保证体系与措施.pdf
- 第七章 运动和力 小专题(三) 速度的图像及计算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pptx
- 专题02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考点(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
- 第三单元学习项目一+多样的复调(第一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简谱)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pptx
- 1.5 科学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课件高一下学期物理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
- 第三单元第3课《制陶》课件+2025-2026学年辽海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pptx
- 9.2 把握适度原则 高二政治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pptx
- 25秋同步导学化学九下粤教科学版教学资源9.4 化学与健康.docx
- 专题2 物质的变化-中考化学复习(人教版2024).pptx
- 15小虾课件-三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ppt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