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玳瑁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Dài Mào
【别名】文甲、瑇玳
【来源】龟科动物玳瑁 Eretmochelys imbricata L.背部的甲片。全年均可捕
捉。将玳瑁倒悬,用沸醋泼之,其甲片即能逐片剥下,去掉残肉,洗净即得。
【性味】甘,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镇心平肝。用于热病发狂,谵语,小儿惊风,痈肿疮
毒。
【用法用量】1~3 钱。多入丸、散剂用。
【备注】(1)警告:捕捉动物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
【出处】《开宝本草》
【拼音名】Dài Mào
【别名】瑇瑁(《开宝本草》),蝳蝐(《桂海虞衡志》)。
【来源】为海龟科动物玳瑁的甲片。全年均可捕获。捕得后,将其倒悬,用沸
醋浇泼,其甲即能逐片剥下,去净残肉,洗净。
【原形态】体长可达1.6 米。背及腹部均有坚硬的鳞甲。头部具前颧鳞甲 2
对。鼻孔近于吻端。上须钩曲,嘴形似鹦鹉,颌缘锯齿状。背面鳞甲,早期呈
覆瓦状排列,随年龄增长而变成平置排列,表面光泽,有褐色与浅黄色相间而
成的花纹。中央为脊鳞甲 5 枚,两侧有肋鳞甲 4 对;缘鳞甲 25 枚,边缘呈锯齿
状。腹面由 13 枚鳞甲组成,呈黄黑色。四肢均呈扁平叶状。前肢较大,具 2
爪,后肢只有 1 爪。尾短小,通常不露出甲外。
【生境分布】栖于温、热带海洋中。以鱼类、虾蟹、软体动物和海藻等为食。
分布福建、台湾、海南、西沙群岛等地。主产台湾、福建及广东海南岛、西沙
群岛等地。
【性状】本品为近圆形、三角形或多角形的板片,长10~20 厘米,厚 1.5~3
毫米。边缘较薄,中央稍厚。表面呈暗褐色的半透明体。并有暗褐色与乳黄色
的花纹,平滑而有光泽;内面密布白色的条纹或斑点,并有纵横交错的沟纹。
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气无。以片厚、花纹明显、半透明者为佳。
【化学成份】含角蛋白及胶质等。
【炮制】刷净泥土,用温水浸软后,切成细丝或研成细粉。
【性味】甘咸,寒。① 《开宝本草》:寒,无毒。② 《品汇精要》:味咸,性
寒。③ 《纲目》:甘,寒,无毒。
【归经】《本草汇言》:入手少阴、足厥阴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镇惊。治热病惊狂,中风,谵语,痉厥,小儿惊
痫,痈肿疮毒。① 《食性本草》:疗心风邪,解烦热。② 《日华子本草》:破
症结,消痈毒,止惊痫。③ 《纲目》:解痘毒,镇心神,急惊客忤,伤寒热
结,狂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磨汁,1~2 钱;或入丸,散。
【附方】①治急风及中恶,不识人,面青,四肢逆冷:生玳瑁五两(捣罗为
末),安息香五两(用酒煮似糊,用绢滤去滓),朱砂二两(细研,水飞
过),雄黄半两(细研),琥珀一两(细研),麝香一两(细研),龙脑一钱
(细研)。上药都研令匀,以安息香糊和丸,如鸡头实大。用童子小便三合,
生姜自然汁半合,相合暖过,不计时候,研下三丸。(《圣惠方》玳瑁丸)②
治中风不语,精神冒闷及中恶不语:瑇瑁(镑)、丹砂(研)、雄黄(研)、白
芥子各半两,麝香(研)一分。上五味,捣罗为末,再同研匀,别以银石器酒
煎安息香一两为膏,和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温童子小便下,不拘时候服。
(《圣济总录》玳瑁丸)③治痘疮黑陷,乃心热血凝也:生玳瑁、生犀角同磨汁
一合。入猪心血少许,紫草汤五匙,和匀温服。(《痘疹论》)④预解痘毒,
遇行时服此,未发内消,已发稀少:生玳瑁、生犀角各磨汁一合。和匀;温服半
台,日三服。(《灵苑方》)⑤治迎风目泪,乃心肾虚热也:生碡瑁、羚羊角各
一两,石燕子一双。为末。每服一钱,薄荷汤下,日一服。(《飞鸿集》)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
【出处】出自《开宝本草》。1. 《开宝本草》:玳瑁,主解岭南百药毒,人刺
其血饮,以解诸药毒。2. 《本草衍义》:玳瑁,生者入药,盖性味全也。既入
汤火中即不堪用,为器物者是矣,与生熟犀其义同。3. 《海搓余录》:玳瑁,
产于海洋深处,其大者不可得,小者时时有之。取用时,必倒悬其身,用器盛
滚醋泼下,逐片应手而下,但不老大则其皮薄不堪用耳。
【拼音名】Dài Mào
【英文名】Hawksbill Carapace, Hawksbill Shell, Hawksbill Turtle Shell
【别名】瑇琩、瑇琩甲、明玳瑁、文甲
【来源】药材基源:为海龟科动物玳瑁的背甲。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Eretmochelys imbricata (Linnaeus)采收和储藏:将捕获的活玳瑁倒挂悬起,
用沸醋泼之,使其背部鳞片剥落,去除残肉,洗净。
【原形态】玳瑁,体长6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