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副结核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控.docxVIP

肉牛副结核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控.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肉牛副结核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控 肉牛副结核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控   摘要:肉牛副结核病也称为副结核性肠炎,是由于感染副结核分枝杆菌而发生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是引起顽固性腹泻和机体日渐消瘦,特征病变是慢性增生性肠炎。牛、羊、鹿、骆驼等反刍动物都可感染发病,其中易感性最高的是犊牛。但由于感染具有很长的潜伏期,往往在2~5岁才会表现出症状,尤其是当其妊娠、分娩或者泌乳时更容易表现出症状。现概述肉牛副结核病的流行病学、危害、临床症状、诊断技术以及防控措施,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肉牛;副结核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疫情处理;治疗;免疫预防   中图分类号:s858.2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9)04-0084-02   1流行病学   1.1病原特点   副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肉牛副结核病的病原,其为分枝杆菌科、分枝杆菌属。菌体用抗酸性染色剂染色后镜检,可见弯曲或者直的细长杆菌,单个散在或者平行相聚排列成棍棒状,并存在分支,大小在(0.4~1.5)μm×(0.2~0.5)μm。初次从病料中分离病菌时,需要苛刻的条件,且培养基中只有添加非致病性抗酸菌浸出液和丙三醇才可使其生长良好,且需要较长的培养时间。该菌具有较弱的抗热性,一般在60℃条件下处理30min就会被杀死,放入沸水中会立即失活,在阳光下直射几小时也会丧失感染力。   1.2易感动物   副结核分支杆菌不仅会导致牛感染,猪、羊、马、驴、骆驼等动物也可感染,其中发病比较严重的是牛,特别是犊牛。   1.3传染源   动物感染病菌后,主要分布于肠系膜淋巴结和肠黏膜处,经由粪便持续排出体外,只要污染饮水、饲料,则非常容易导致其他牛感染。该菌对外界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粪便中的病菌能够生存很长时间。因此,清粪次数少的牛场相比于卫生条件好的牛场更容易暴发疫情。另外,该菌还可通过肠壁到达血液,最后经由肾脏和乳房排至体外,因此在实验室检测时可从尿液和乳汁检测出该菌。   2危害   由于该病以较慢速度传播,即使牛感染病菌也具有很长的潜伏期,有时甚至可长达一年之久,导致牛群在表面上呈现散发,但实际上却处于潜在的流行状态,从而使大部分牛场没有足够重视该病。感染母牛妊娠后,还可经由垂直传播的方式导致犊牛感染,很难彻底净化。该菌主要是病牛破坏腸黏膜,损害肠道,引起消化不良,导致饲料利用率下降,严重影响经济效益。   3临床症状   该病具有长短不同的潜伏期,从几个月至2年以上不等。发病初期,病牛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只出现间歇性腹泻,如果饲养管理较差,或者母牛进行分娩或者泌乳量高时,都会导致症状加重,发生下痢,呈喷射状排出稀粥样粪便,其中存在气泡和黏液,并散发恶臭味,并逐渐发展为持续性顽固下痢;食欲减退,产奶量减少,发生脱水、贫血,机体严重衰竭,身体各部(如下颌、胸部、腹下、四肢或者乳房等)发生水肿;被毛蓬松杂乱,皮肤粗糙,弹力变差,眼窝凹陷,非常衰弱,后臀部如同被削尖,形成“狭尻”。病牛通常在3~4个月内死亡,部分可延长至6~24个月。有些病牛的下痢有时会发生好转,精神状态变好,体重增加,但经过几个月再次出现复发,最后往往转归于死亡。   4诊断技术   目前,副结核病可采取多种方法诊断,如变态反应法、细菌分离培养法、琼脂免疫扩散试验(agi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pcr方法、补体结合试验(cft)、核酸探针(dna探针、rna探针)法、交叉免疫电聚焦技术、胶体金技术法及细胞免疫测定法。上述方法都可用于诊断副结核分枝杆菌,但每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点。   直肠黏膜粪便检菌法是以前最常用的方法,其操作简单,取疑似病牛的粪便黏液或者直肠刮取物进行细菌学检查即可确诊。但由于病牛呈周期性排出副结核分枝杆菌,必须在间隔不同时间进行多次粪便检菌,才可确保检菌效率高。   目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检测副结核分枝杆菌血清抗体最常用的方法,其具有灵敏、快速、准确的特点,且相比于补体结合试验具有更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特别适合用于检测没有表现出症状的带菌牛以及表现出症状前而补体结合反应呈阴性的牛。在出入境检疫中以及对畜群净化该病时,该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5防控措施   5.1疫情处理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处于排菌期的患病动物,因此及时检测出处于排菌期的患病动物,并对其采取隔离淘汰处理,可有效抑制该病的蔓延。对怀疑发生副结核病牛场,要定期采集牛群粪便以及乳汁进行带菌情况检查,常采取细菌镜检或者pcr检测,只要发现阳性牛就要立即将其隔离

文档评论(0)

180****8756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盛世风云(深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陕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069269024M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