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甘肃河西地区水案研究.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国甘肃河西地区水案研究   [摘要]甘肃河西地区因受其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的影响,形成绿洲性地农业生产活动,而绿洲农业又受水资源的限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为平衡上中下游地区间用水的矛盾中,形成具有地域特色“水案”。以此拟探析民国甘肃河西地区发生的水案,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民国;河西;水案   [中图分类号]k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9)03-0158-02   河西位于甘肃西部,因地处黄河以西而得名。但通常河西地区却不是严格遵循地理意义上以黄河为界的划分,而是主要是指祁连山以北,今嘉峪关、酒泉、张掖、金昌和武威五市的辖区。因河西走廊的气候“风高土燥,盛夏易旱”,形成了“引水灌田,关系极重”的局面,进而使得河西地区对水资源的依赖十分严重,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清道光五年(1825)纂《镇番县志》云:本县(今民勤县)“地介沙漠,全资水利,播种之多寡恒视灌溉之广……此本邑所以论水不论地也”。①正因如此,随着地区人民对土地资源不断利用,水资源利用的矛盾也不断加剧,“从古到今,这里每县的人民,一致认为血可流,水不可失,持刀荷锄,互争水流,断折臂足,无一退让,死者、伤者一年之内,不知多少”。②尤其在河流中下游区域之间为争夺水源矛盾愈演愈烈,水利诉讼案件不断发生,严重影响到当地区域经济发展。   一、民国甘肃河西地区水案的发生   河西农业全资灌溉,上游地区大量地引水必定使下游地区缺乏水流灌溉,故而势必引起上中下游地区之间的用水矛盾和纠纷。为解决此类纠纷,政府及地方制定出相关的用水的乡约及法规以此裁定和平衡上中下游区域的用水,此类案件也因而形成一个个的“水案”。   如民国二十二年(1933)因劫水和渠水分配不均出现了张掖、临泽沙河渠案。③案中张掖人杨兴儒等“屡禦频挖”临泽县的沙河水渠,导致“禾嫁枯槁”“渠水殆尽,下流干涸”,最后出现殴打执法人员的情况。而后查明其原因是张掖的“沤波渠地大粮多,连年干旱水缺”,而临泽承粮仅仅只有600担的农赋,且“渠水宽裕,不时泛滥”,张掖却承粮1800余担的农赋,加之“渠水缺乏,不足灌溉”,故引起张掖地区的水利纠纷。   再如民国三十五年(1947)的安西、玉门皇渠水案。④因玉门张县长办理未能处理好安西和玉门分配水分,加之安西绅民未能均衡用水,且安西民众对玉门士庶及县长在言语态度上有失正常和蔼之处,导致两县绅民不“互相谅解、互相忍让”,引起一定程度的暴力纠纷。   民国三十五年(1947),武威县西营丰乐双城永昌四乡农民代表祈请政府阻止“番民”私自开垦土地。⑤原因是其地灌溉水源皆发源于西把截山,而青海省香米寺属地番民(苏户牛一)因游牧来至西把截山内與原先在西把截山内番民(霉霉)才子等十余人串通。在水流沿岸之地水罐口、串子滩、塔河等地开地夺水,让下游地区用于生活和生产的水资源出现危机,使永昌四乡民众出现“水利则生,无水则民死”的担忧。   甘肃河西地区因水资源而起的社会纠纷严重影响了此地稳定发展,水案的发生并非一时而起,而是一直存在于社会发展过程中。   二、民国甘肃河西地区水案产生原因分析   (一)土地开垦导致水案的发生   在平定准噶尔叛乱中,为筹集粮草,且为保障嘉峪关到哈密漫长运输线的安全,清政府开始通过民屯方式经营河西地区。这一大规模土地开垦使原先紧缺的水资源更为紧缺,出现“乌头坝与高头坝争水案”“白塔河、洪水河案”“闫如岳案”等水案。以武威地区为例,⑥在乾隆五年至十四年(1740~1749)凉州府有熟地164.84万亩,但在民国时期原有的屯田制度废除,耕地变为私有,民国三十三年(1945)统计,今武威地区有耕地234万,其中水浇地145万亩,可以看出土地数量大幅度增加,不可避免造成水资源平均分配的减少。再由国民政府农业部直辖各垦区逐年垦务进度统计表中统计,民国三十二年(1944)甘肃河西永昌垦区垦荒面积共3875亩,三十三年(1945)垦荒面积共5630亩,近两年时间段内垦荒面积地比较快速地增长,但是当地的水利工程却不能及时有效地跟进,造成了不同垦荒区之间互相争夺水资源,严重时甚至引起械斗或人命等案件。   (二)水利设施修建的滞后和生态系统破坏   河西地区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的地区,水源主要来自于祁连山的冰雪融水,而季节性的水性则必须修建水利设施进行疏通和储存。民国时期受到国内外政治局势的影响和甘肃地区各个军阀的相互征伐,导致河西地区的水利设施遭受严重的损坏。如1933年军阀马步芳军队占据河西地区,为修建营房和桥梁,将干沟至流水沟40多平方公里区域的山林肆意滥伐,促使茂密的森林变成林相残败的次生林

文档评论(0)

180****8756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盛世风云(深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陕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069269024M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