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的“父子冲突”.docxVIP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的“父子冲突”.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的“父子冲突”   【摘要】农村题材小说一直是中国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书中不仅烘托出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从中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农村发展变迁的历史脉络。新中国成立之后,十七年时期的农业合作化是农村改革的起点,“父子冲突”是表现改革之复杂常用的模式,是梳理乡村变革小说的突破口。全文对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的“父子冲突”从四个章节进行具体分析:第一章主要阐释了生活方式巨变下的代际冲突,主要表现在对生产经营方式上;第二章写出了年轻一代对婚姻问题的看法与父辈和子辈表现出来的不同态度;第三章则紧接着解释这种态度出现的原因,宏观上是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变化,微观上则是父辈与子辈价值观念的不同;第四章从推动社会进步与历史局限性两方面来着手,写出了农村社会变革中“父子冲突”的时代性。   【关键词】十七年;父子冲突;农村社会变革;婚恋   【中图分类号】i207.42【文献标识码】a   一、生产方式转变过程中的相对立场   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革命也随之而来,面对席卷全国每个角落的农村合作化运动,老一辈农民们慌了神,他们要的只是向他们父辈那样勤勤恳恳、自给自足,然而乘着社会主义革命的春风成长起来的子辈们却要走和他们父辈们不一样的道路,自觉投入到农村合作化运动之中,为此,“父子冲突”与农村社会变革交织在了一起。   在农业合作化小说中,父辈们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较深,他们认为集体化道路前景不明朗,而自给自足、单干才是农民的正确选择。作家柳青在其小说《创业史》中对父辈农民梁三老汉着墨较多,对他复杂的心理过程做了细腻的描写。在分得土地后,真正体会到了自己也是国家一份子,并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产生了美好的想象。父辈农民虽然同意加入农业合作社,但传统的理念也不会直接消除,如《山乡巨变》中的陈先晋老汉面对子女的劝说,同意加入合作社,但私底下面对自己的土地却黯然落泪。与父辈们恰恰相反的是,该时期农村题材小说中子辈农民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而成长,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新中国的热情空前高涨,对政府提出的农业合作社运动大力支持,热心奔走。《创业史》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梁三老汉因儿子梁生宝一心为社员买稻种,却忽略了自家的事情而生气;《艳阳天》中的主人公萧长春更是将满腔热情都用在与反对分子作斗争以及如何更好地发展农业合作社的事业之中,将自己的终身大事置之不理。十七年时期的子辈们不仅自己积极参加农业合作社,对持消极态度的父辈们,运用各种方式加以引导进而转变父辈们的传统观念,加快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步伐。于是,十七年时期“父子对立”的情节就成了当时农村小说的惯有模式。   十七年时期的农村变革在小说中反映出的思想是积极的、进步的,子辈农民代表的集体化道路战胜了父辈农民传统的单干致富道路,农村变革是大势所趋。   二、新旧婚恋观的矛盾冲突   自古以来,在农民心中根深蒂固的传统婚姻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们认为父母包辦婚姻是理所当然的,而新一代的子辈们,在农村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生产关系的更新下,沐浴着新中国的阳光长大,思想得到解放却更向往着新的自由的婚姻观,思想上已经摒弃婚姻爱情上的政治包办、父母包办、道德替代,冲破封建传统的婚姻观,这便是“父子冲突”的又一个重要表现。   十七年乡村题材小说中“父女冲突”也是故事的主线之一,伴随中新中国成长的新时代女性思想开放,要求爱情和婚姻自由的权利,反抗旧社会的婚恋传统。在作家骆宾基的《父女俩》中,年轻漂亮的寡妇香姐儿,在妇救会的影响下,原本一心守节,但处于生命中美好年龄的她,心中对爱情有了新的向往和追求,但爱情的萌芽刚刚出现便受到了封建守旧的娘家老爹邢老汉的极力反对。最终,落后的封建思想占据主导地位,香姐儿放弃了自己的爱情,重新做回守节代表。但是子辈们却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重新走出封建圈,找到了属于自己人生的精彩。当然,除了被动,子辈们大多都是主动反抗,他们在婚恋方面一直坚守着“自由恋爱”的信念,马烽的《结婚》、康濯的《春种秋收》、刘真的《春大姐》、石果的《风波》、李文化的《婚事》等作品,也生动表现了翻身青年反对封建包办婚姻、追求自由民主新生活的复杂斗争,展现了农村青年在自我解放道路上前进的步伐。   三、农村社会变革中造成父子冲突的因素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开展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让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全新的农村发展形势,封建守旧的父辈农民错愕不已,只得持观望的态度。相反,在新思想的熏陶下,子辈农民很快适应并接受了国家政策,并积极加入农业合作化之中。导致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父辈和子辈有如此不同态度的根本原因就是政治意识形态的变化,即两条道路的斗争。在1953年作家李准创作的《不能走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十余年的软件行业耕耘,可承接各类需求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