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docxVIP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朝花夕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篇目大致内容,欣赏精彩片段。 能力目标:利用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方法,学会结合情节鉴赏人物。 情感目标:学会准确品味散文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用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方法,学会结合情节鉴赏人物。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有颁奖辞这样介绍鲁迅(大屏幕出示颁奖辞,生齐读) 把生命献给中国,让世界为之敬仰。矮矮的身躯,创造出崇高的事业,瘦削的肩膀,承载着千年的使命!你在孤独中呐喊,你在市声里彷徨,采一片朝花为自己送行,荷一杆长戟向黑暗进攻!大星陨落,天地同悲;巨著行世,千秋共仰,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子——鲁迅。 的确,鲁迅作品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大多如“无花的蔷薇”,而在这蔷薇丛中唯一开着花的,当数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了。 师: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完成下列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以及作品的写作背景。 2、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段。 一、走进鲁迅,了解创作风格。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 2.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 二、深入文本?,了解背景 《朝花夕拾》创作从1926年2月开始,到11月结束。后又在1927年7月11日写了《后记》。《朝花夕拾》最初以《 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 莽原》半月刊;1927年7月, 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中的许多作品,是对封建教育制和封建家长制的无情鞭挞。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三、合作交流????概括内容???? 了解了作者和写作背景为我们进一步了解作品埋下伏笔。下面咱们来阅读课文,请同学们看《朝花夕拾》的目录。 明确《朝花夕拾》一共有十篇散文,外加一个小引,一个后记。 1.?阅读文本,?把握整体内容。 整体感知——目录 小引 狗 · 猫 · 鼠?  阿长和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篇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当堂训练: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篇目。这些篇目有什么共同之处?(表达的感情) 2、请同学们复述其中印象深刻的故事情节。 2.篇目简介: 1.童年的温馨,充满趣味的童心世界 ①《小引》 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无限的趣味……” ③《狗·猫·鼠》(喜欢小动物) ④《无常》对民间艺术、地方习俗充满兴趣。对连环画、花纸、民间故事、迎神赛会和目连戏等,都有着浓烈的兴趣与爱好。 2.童年的压抑与伤害 ①《五猖会》中“背书”一段(父母不懂孩子心理,自以为教育得法,却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3.青年时代冲破家庭束缚,探求、抉择人生道路 ①《琐记》学地学、矿物学(金石学)、赫胥黎《天演论》 ②《藤野先生》 到东京学医,后来又弃医从文。从此走上文学道路,毕身以唤醒国民精神为己任,同反动落后作斗争。 4.怀念亲人师友 ①喜欢的人(“无常”、长妈妈……) ②敬重的人(藤野先生、寿镜吾) ③同情的人(范爱农) 5.作为“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战士,鲁迅先生从来没有忘记过战斗。 ①《父亲的病》中对“庸医”的讽刺; ② 对中医的偏见:“绍兴几个名医,”借行医诈取病人钱财,痛恨迷信与落后; ③ 《琐记》衍太太:居心险恶的人; ④对黑暗腐朽的现实的还击、痛斥。 小组讨论,概括各篇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1.《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

文档评论(0)

勤劳的小厮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