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91赤壁赋练习卷.docx

2023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91赤壁赋练习卷.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卷第 =page 1 1页,总 =sectionpages 3 3页 试卷第 =page 1 1页,总 =sectionpages 3 3页 202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9.1赤壁赋练习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窈窕yǎo 愀然chǒu 蜉蝣fú 山川相缪liáo B.徘徊hái 枕藉jiè 幽壑hè 冯虚御风pínɡ C.嫠妇lí 桂棹nào 匏樽páo 酾酒临江shī D.肴核yáo 扁舟biǎn 糜鹿mí 横槊赋诗shuò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酒属客 属:通“嘱”,这里指劝人喝酒 B.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 C.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卒:到底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到……去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古代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指农历的每月十五。 C.“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D.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 4.对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离开人世,飞升仙境 B.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而并没有流去。 C.望美人兮天一方——在天的那一边眺望(那个)美人啊 D.物于我皆无尽——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没有尽头的。 5.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项是( ) 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固一世之雄也 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⑤驾一叶之扁舟 ⑥渺沧海之一粟 ⑦哀吾生之须臾 ⑧羡长江之无穷 A.①②⑦⑧/③④⑥/⑤ B.②⑦⑧/①③⑤⑥/④ C.①③④⑥/②⑦⑧/⑤ D.②④⑥/①③⑦⑧/⑤ 二、语言表达 6.指出下列文句的修辞手法。 (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 )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 (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 7.文学常识填空。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 ,一字和仲,号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宋仁宗嘉祐二年进士。他与其父 、其弟 ,并称“三苏”。他是欧阳修以后的文坛领袖,多才多艺,诗、词、文、书、画都是一代大师。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作品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七月既望( ) (2)击空明兮泝流光( ) (3)渺渺兮予怀( ) (4)斗牛之间( ) (5)倚歌而和( ) (6)山川相缪( ) (7)酾酒临江( ) (8)正襟危坐( ) 9.指出下列词语的活用现象。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2)侣鱼虾而友麋鹿。 (3)正襟危坐。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答案第 = page 1 1页,总 = sectionpages 2 2页 答案第 = page 1 1页,总 = sectionpages 2 2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愀:音qiǎo;棹:音zhào;扁:音piān 2.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要知道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本题把所给选项逐一放回到原文中,就会发现,D项,“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意思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有”,“适”的意思是“享有”。 3.B 【解析】“既”是“过了”的意思。在古代,“望”指农历十五,“既望”指已经过了望日,即到了农历十六 4.C 【解析】C句应译为“眺望(那个)美人啊,(美人)却在天的那一边” 5.C 【解析】①③④⑥中的“之”是结构助词,译为“的”;②⑦⑧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不译;⑤助词,舒缓语气,不译。 6.(1)互文见义 (2)对偶 (3)比喻 【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方法的把握,难度不大。 7.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K12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