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善土 白马驮经.docx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州善土 白马驮经 中州善土白马驮经   “中州原善土,白马驮经来。”老舍这句诗中描写的正是享有中国佛教“祖庭”和“释源”之称的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的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佛教在中国扎根、传播的最初200年中的整个过程都与其息息相关,因此白马寺被认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   因梦而起流传千年   相传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正月十五元宵佳节(或云四月八日),汉明帝刘庄梦见一位神仙,金色的身体有光环绕,轻盈飘荡从远方飞来,降落在御殿前。于是明帝派使者羽林郎中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13人去西域访求佛道。三年后,他们同两位印度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回到洛阳,用白马驮载带回一批经书和佛像。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印度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将他们安置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翌年,汉明帝敕令于洛阳城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修僧院,这就是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在汉代以前,“寺”是朝廷下设的政府机构名称,如大理寺是最高法院,鸿胪寺是国宾馆等。自从汉明帝让西域和尚在洛阳鸿胪寺译经后,寺就成了和尚专住的地方,全国各地纷纷效法建立寺院,供僧人集中居住。在摄摩腾和竺法兰之后,又有多位西方高僧来到白马寺译经,在公元68年以后的150多年时间里,有192部,合计395卷佛经在这里译出,白马寺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译经道场。   布局规整古老朴实   白马寺坐北朝南,为一长形院落,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佛殿位于由南到北的中轴线上,从前到后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清凉台和毗卢阁等主要建筑。   洛阳白马寺山门即寺院的大门。为牌坊式拱券三门洞,中门洞高3.08米,宽2.35米,深3.60米,两侧门洞较小。正面镶嵌“白马寺”匾,由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三洞皆以灰砖和青石券砌而成,部分券石上刻有工匠的姓氏名字,从字体上看,此种券石应该是东汉遗物,是白马寺内现存最早的文物。“山门”是中国佛寺的正门,一般由三个门组成,象征佛教“空门”“无相门”“无愿门”的“三解脱门”。由于中国古代许多寺院建在山村里,故又有“山门”之称。   山门外有两匹石马,左右相对,石马1.8米,长2.2米,头戴辔络,雕工精细,使人一望便会想起“白马驮经”的故事。然而驮经的白马功劳巨大,为纪念白马功德,竟将寺院名为“白马”,怎能让“白马”站在山门外呢?据说白马死后被隆重埋葬,至今白马寺还存留着葬白马的石棺。现在的两匹石马是北宋“太师太保、右卫将军、驸马都尉”魏咸信墓前的神道石刻马,1935年德浩法师住持白马寺,将石马迁置于山门前。   进山门后,东西两院分别有一座弧形青石围砌起来的坟冢,这就是有名的“二僧墓”,摄摩腾和竺法兰之墓。东边墓碑上刻“圣旨”“敕赐”“汉启道圆通摩腾大师墓”,西边墓碑上刻着“圣旨”“敕赐”“汉开教总持竺法大师墓”。   寺内的主要建筑大雄殿始建于唐宋,元代重建,明代改建。现为高台悬山式建筑,面阔五间,长19.95米,进深三间,宽11.55米。其大小与前二殿相差不大,但其殿顶与前二殿却不同,为悬山式。若按寺院建筑的等级讲,大雄殿应是寺中等级最高,面积最大的建筑,而现在却是悬山式(建筑等级依次为:庑殿顶、歇山式、悬山式、硬山式),这是不合规制的。推测该殿宋元时为九开间,明代重建时将其两端砍掉改为五开间,把歇山改为悬山。民国时,德浩和尚主持修白马寺时,将要动手改修大雄殿时,抗日战争爆发,工程就此停了下来,殿顶仍为悬山。   大雄殿前有月台,长16.25米,宽6.64米,这是寺内其他殿所没有的。从殿前有月台的规制看,该殿还是保持着寺内主殿的地位。大雄殿正中置一大型木构阁式佛龛,两侧有楼梯可供上下。大龛雕工精细,全部贴金,富丽堂皇,十分壮观。在大龛的上层额正中,雕刻着一只大鹏金翅鸟,展翅欲飞。两旁各雕三条龙,构成一幅统一和谐的画面。木龛内供奉三尊主佛,下为须弥佛坛,其上有三个仰莲瓣宝座。三主佛大小、形制、风格基本相同,通高2.25米,皆通体髹金,髻如覆瓯,发如积粟,面如满月,作闭目入定状。胸中有“卍”字,背后有铜质圆形背光。整个形象给人以庄严、圣洁、恬静之感,使人肃然起敬。中间的主尊,是娑婆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尊称为“大雄”,“大雄”是佛教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魔的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大雄殿”名即由此而来。   白马寺的后部是一座砖砌的高台即清凉台,其东西长42.80米,南北宽32.40米,高约6米,雄浑古朴,蔚为壮观。相传,清凉台是东汉明帝刘庄避暑读书的地方

文档评论(0)

mmmtt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