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蜀道教文化浅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前蜀道教文化浅谈   摘要:前后蜀承袭唐代崇尚道教的遗风,尤其是前蜀时期,统治者的不遗余力的提倡使道教得到更大的发展,而本文通过对前蜀两位皇帝与道教相关的史料代表著作以及前蜀永陵道教遗迹的梳理,发现前蜀道教虽然兴盛并且受到杜光庭的影响极大。   关键词:前蜀;杜光庭;道教文化   1前蜀两位皇帝的道教情缘   王建建立了蜀国(907年—925年),史称前蜀,定都成都。王建在位期间,采取了许多保境安民、发展生产的措施,对当时四川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十国春秋》中出现的前蜀高祖王建和后主王衍与道教有关的史料:   “闰六月,道士杜从法以妖妄诱昌、普、合三州民作乱,王遣。王宗黯将兵会东川、武信兵往讨。未几,龙台镇使王宗侃等击灭之。”   “诸僧进辟支佛牙,道士献武成混元图。”   “(武成元年)是岁,广都嘉禾合穗。昌明县道士李怀杲谋乱,伏诛。”   “(永平三年)六月丙子,以道士杜光庭为金紫光禄大夫、左谏议大夫,封蔡国公,进号广成先生。”   “帝受道箓于苑中,以杜光庭为传真天师、崇真馆大学士,起上清宫,塑王子晋像,尊为圣袓至道玉宸皇帝,又塑髙袓及帝像侍立于左右。又于正殿塑玄元皇帝及唐诸帝,备法驾朝之。”   “彗星见舆鬼长丈余。司天监言国有大灾,诏于玉局化置道场以答天变。”   “还宴怡神亭,妃嫔皆载金莲花冠,衣道士服。酒酣免冠,其髻髽然,更夹面连额,渥以朱粉,号醉糚。”   “高祖以元膺年少任大,命道士广成先生杜光庭为之师。”   综上史料,我们可以看出前蜀统治者推崇道教,更重用道教大师杜光庭,并在其主导下大力发展了川蜀地区的道教。   2前蜀道教明星杜光庭   我们再看《十国春秋》列传中的前蜀知名道士,更能说明前蜀道教其实是杜光庭一枝独秀的:   “杜光庭…为人性简而气清,量宽而识远…长安有潘尊师者,道术甚高,雅为僖宗所重,时时以光庭为言。僖宗因召见,大悦。已而从幸兴元,竟留于蜀,事高祖为金紫光禄大夫、谏议大夫,封蔡国公,赐号广成先生。”   “光庭博学,善属文,高祖常命为太子元膺之师。”   “有文集三十卷,皆本无为之旨。”   杜光庭非常受到前蜀统治者的重用并且对四川地区的道教贡献极大。而《十国春秋》中记述的其他前蜀道士有而朱先生、崔无斁、杨勋、王帽山等四人,皆属于利用道教迷信装神弄鬼的。尤其是到了后主王衍时期,更是出现因道士装神弄鬼被王衍下令诛杀者,而王衍因此罹祸亡国的传闻。   前蜀永陵中的道教遗迹   前蜀开国皇帝王建推崇道教,因此在其归葬之所前蜀永陵也保存有诸多道教遗迹。   生墓代死的王建、周后石真   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陵寝中设置有一尊王建石像,另有1990年在附近出土的王建周后石像,它们都应为墓主逝前营建生墓时放入以代死求长生之“石真”,系与道教信仰有关的遗存。   棺床石刻守护尸体之随斗十二神和天乐图   永陵地宫中室棺床的东、西两侧,雕刻有十二神,陵墓中安置十二神的习俗,一般认为与道教文化有关。冯汉骥先生认为这组围抬护石像与道教的“十二天将”有关。在棺床四周,除了雕凿守尸十二神之外,尚有极为精美的一套伎乐图像浮雕伎乐内容,把这一套伎乐和守尸十二神相配刻在一起,它在墓中的取義已经不是一般的凡乐,而是日后王建尸解随尸体一起冉冉升天的道教仙乐。   尸体防腐剂水银   王建墓“棺底漆纹淤土中含有相当数量水银,共取出约15公斤,尚未取尽。棺中放人大量水银,目的在于防止尸体腐坏,当与道教尸解之说有关。   哀册文中所表现的道教思想内容   永陵出土哀册五十一简,虽系按帝王葬礼设置,仍杂入了若干道教成分。如残存可读部分中之“痛仙驭之莫留”(第六简);“朱草长摇”(第二十七简);“我祖唯何?实曰子晋,上宾于天,爰生圣胤”(第十五至十六简),皆属此种性质之文字。经考证永陵的哀册也极其可能出自道教大师杜光庭之手。   永陵道教遗迹也反应出前蜀王建统治时期川西地区道教的盛行,而这种道教的盛行与道教大师杜光庭是密不可分的。杜光庭本是读书人,后因科举不中才于天台山学道,后来得到唐僖宗“赐紫”而追随唐僖宗入蜀,并由此得到了前蜀高祖王建的重用。他发挥了自己的文学才能和宗教才能,将道教尤其是前蜀道教推至了一个新的高度。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十余年的软件行业耕耘,可承接各类需求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陕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