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沉 积 岩 的 肉 眼 鉴 定 及 鉴 定 表
对沉积岩或沉积物的研究,其目的是:(1)确定其物质成分、结构、构造,以及其中所含
化石等,并给予正确的命名;(2)通过对岩石在不同阶段所形成的物质成分及其结构、构造特
点的研究,来确定它在沉积、成岩以及后生阶段所发生的变化,以便恢复原生沉积特征及性
质;(3)对岩石进行相分析,其目的是再造沉积时的自然地理状况;(4)搞清岩石某些性质,
以确定其在国民经济上的价值。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因此对沉积岩的研究应该是全面的、综合地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
近代的沉积岩石学研究方法很多:野外地质学研究法;室内的专门的技术性质的研究法;综合
相分析法等。下面仅就沉积岩肉眼鉴定方面作概略的介绍。
一、沉积岩肉眼鉴定要点及描述内容
在各论中我们介绍了五个主要岩类的沉积岩即:陆源碎屑岩类;火山碎屑岩类;粘土岩
类;碳酸盐岩类和硅质岩类。现分述如下:
(一) 陆源碎屑岩类
陆源碎屑岩按其碎屑粒径可划分为:
粗碎屑岩(砾岩和角砾岩) 2mm
中碎屑岩(砂岩类) 2—0.05mm
细碎屑岩(粉砂岩类) —0.005mm
每类碎屑岩其相应粒度的碎屑含量必须在50%以上。如含有砾石50%以上的岩石才能称作
砾岩,以此类推。碎屑岩的命名是以含量占50%以上的粒级来确定岩石的基本名称:若其他粒
级含量在25—50%之间,则在基本名称之前冠以“**质”;若其含量在5—25%之间,则以“含
**”表示。
1、粗碎屑岩——砾岩和角砾岩的观察和描述内容:
(1)颜色:尽可能指出总的颜色,并注意它的成因。
(2)砾石成分:鉴定各种砾石的成分,确定砾石占整个岩石的百分含量。如为复成分砾
岩,还需估计各种成分砾石占全部砾石的百分含量。
(3)砾石大小及分选性:如分选不好时,应指出一般大小及最大最小的。
(4)砾石的圆度、球度及形状。
(5)胶结物成分,占整个岩石的百分含量;胶结物本身的性质;胶结类型等。
(6)其它:砾石有没有定向排列,胶结的致密程度,有无次生脉穿插等等。
由于砾岩在地层学上常作为沉积间断的标志和划分地层的依据;同时砾岩的沉积大部分距
陆源供给区很近,易于利用砾岩成分来推断古地理情况,故对砾岩的野外研究还应当注意下列
方面:
(1)层位和分布概况;
(2)岩层产状及其变化(如透镜体);
(3)层理及层面构造;
(4)与上下层的接触关系及其在剖面上的位置;
(5)砾石的倾向、倾角和长轴方向。
2、中碎屑岩——砂岩类
砂岩通常按碎屑粒径又可分为:(1)巨粒砂岩(2—1mm);粗粒砂岩(1—0.5mm)中粒
砂岩(—0.25mm);细粒砂岩(—0.1mm);微粒砂岩(—0.05mm)
各不同粒径的砂岩的观察和描述内容有:
(1)颜色,并推断其成因:
(2)碎屑颗粒的大小,分选程度,如大小不均匀,应指出最大、最小和一般的直径以及各
种颗粒含量的百分比
(3)碎屑颗粒的形状及磨圆度;
(4)胶结物的成分及其占整个岩石的百分含量;胶结类型;胶结致密程度;
(5)岩石的构造;
(6)碎屑成分:矿屑(需分辨出碎屑矿物的种类)、岩屑(尽量区分原岩类型)以及估计
各种成分占全部碎屑的百分含量;
(7)生物残骸;
(8)次生变化。
在野外研究砂岩时除上述内容外,还应注意:(1)层理构造(特别注意斜层理)和层面构
造;(2)岩层厚度及其变化等。
3、细碎屑岩类——粉砂岩
粉砂岩按碎屑粒度可分为:粗粉砂岩(-0.03mm)和细粉砂岩(——0.005mm)两类。
粉砂岩的观察和描述内容与砂岩大致相同。但由于粉砂岩颗粒细小,故在手标中难以辨认
碎屑和胶结物成分。在野外主要研究它们的产状、构造特征及形成方式等。
(二)火山碎屑岩类
火山碎屑岩具有岩浆岩和沉积岩的双重特征。火山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地下深处的岩浆,
其成分与熔岩相似;但结构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