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建置的历史沿革及其特征.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雄安新区建置的历史沿革及其特征   摘要:雄安新区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燕赵文化一脉相承。自春秋战国时期至2017年新区设立,行政建置兴废分合、治所迁徙、辖属关系逐渐清晰,区域位置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并日益凸显和确立起来。   关键词:雄安新区;建置;变迁;特征   中图分类号:k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19)04-0131-05   doi:10.3969/j.issn.1005-6378.2019.04.020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后,关于雄安历史文化的研究迅速成为热点,其中不乏精品力作,但也有诸多鱼目混珠之论,甚至以讹传讹。笔者查阅了三县古今方志、历史典籍等文献,对雄安新区建置沿革脉络进行了梳理,以期为雄安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借鉴。   雄安新区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规划范围涵盖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雄安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燕赵文化一脉相承。安新梁庄遗址、留村遗址,容城上坡遗址、北城遗址、东牛遗址等年代确定为新石器早、中期,属于北福地一期文化,后冈一期文化,距左右,表明雄安新区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人类活动。南阳、晾马台、北张庄、薛庄等商周遗址的發现,则表明商周时期人类就在此居住繁衍。   春秋时期,雄安地区为燕国之辖境,周桓王二十三年(公元前697)受山戎侵逼,燕桓侯曾迁都临易①,遗址在今容城县城东14公里的晾马台乡南阳村,雄县西北。战国时期,雄安新区地处燕南赵北,其中雄县、容城县属燕,安新北部属燕、南部隶赵。安新县西北的古长城,即战国时燕、赵分界处②。燕在今安新境内筑浑埿城(今安新县新安镇西)、三台城;赵筑葛城(又称葛邑、阿邑,原属燕,公元前294年,易人赵,在今安新县安州镇政府所在地);今雄县境为燕国易邑地③,其治所在今容县东部之古贤村①。   秦朝,改易邑为易县,是为雄县最早的名称。故城在今容城县东界之古贤村,即燕之易邑②,属广阳郡。   西汉时,易县沿置,属幽州涿郡。汉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在容城县境封深泽侯国,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国废,遂改置容城县(新莽时称深泽),故城在今容城县西北十五里城子村③,隶幽州涿郡。今安新县境内有浑埿城(在今安新县新安镇西)和葛城(治今安新县安州镇)两邑。东汉时,易县先属幽州涿郡,永元二年(90),改隶冀州河间国;建初二年(77)封容城为侯国,仍属幽州涿郡。东汉末年,曾在葛城置依政县,属冀州河间国,不久即废[l]。   三国魏时,易县改名易城县,属冀州河间郡;容城侯国改置为容城县,初属幽州涿郡,后改隶幽州范阳郡(北魏黄初五年涿郡封为范阳国,七年改为范阳郡)。西晋时,易城县隶属冀州河间国;容城县属幽州范阳国,后即废。北魏时期,易城县复名为易县,改属瀛州高阳郡。太和中,复置容城县,仍治今容城县西北城子村,属幽州范阳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废易县并入鄚县(今任丘市);容城省入范阳县(今定兴县)。   隋朝,今雄县为鄚县辖境,属河间郡;容城县域为遒县(今定兴县,隋代范阳县改名遒县)辖地.属上谷郡。唐武德五年(622),析固安县、鄚县之故易县地置归义县,故城在今容城县东王路村北(据雄县新志》),属北义州;同年以容城及幽州之固安、归义置北义州④,治归义县,领遒县。隋大业十年(614)遒县县治徙至今容城县城子村⑤。   唐贞观元年(627),北义州废,遒县改隶河北道易州;省归义县,八年(634)复置,属河北道幽州。圣历二年(699),遒县改名全忠县⑥,神龙二年(706)复名遒县。如意元年(692)在葛城置武昌县⑦,神龙元年(705)改名唐兴县,治今安新县西南安州镇。初属瀛州,长安四年(704)改隶易州。景云二年(711),归义县改隶河北道鄚州,同年即还隶幽州;唐兴县改属鄚州⑧。天宝元年(742),遒县改名为容城县,仍属易州[2]卷39《地理志二》易州中;归义县改属范阳郡,至德二年(757)改隶幽州,大历四年(769)属河北道涿州。   五代时期,河北地区先后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个中原王朝所统治,由于辽的势力日渐强大,屡次兴兵南下。后唐清泰二年(936),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在晋阳叛乱,结辽为援,割让燕云16州与辽。从此,河北地区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北部为辽朝所有,南部为晋、汉、周、北宋所有,直至金朝才归于统一。后晋高祖天福元年(936),归义、唐兴二县皆人契丹;后晋开运三年(946),容城县也入辽朝。归义属涿州,唐兴属莫州,容城属易州。后周显德六年(959),世宗亲征伐辽,攻克归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十余年的软件行业耕耘,可承接各类需求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陕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