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民间的眼光叙说历史
[摘要]莫言的小说常以动荡年代民众所经受的灾难为背景,具有神秘的民间色彩和厚重的历史感。特别是其中的蝗灾书写与20世纪初期山东的蝗灾史料呼应,注重历史的时空,刻画近似的历史细节。莫言以传奇的民间叙事、独特的民间语言、温厚的民间情感重构历史。作为民间历史的叙说者,他在继承中国民间叙事传统的同时,又借鉴了西方现代艺术表现手法,带着真挚的情感思考乡土命运,并以敏锐的眼光洞察时代的走向。
[关键词]莫言;蝗灾;历史;民间
莫言的小说多取材于山东高密民间故事,乡土的视角为作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关照历史的方式。正如莫言所说:“我们心目中的历史,我们所了解的历史、或者说历史的民间状态与‘红色经典’中所描写的历史差别是非常大的。”研究者们已经关注到莫言小说中的历史性与民间性,张清华认为莫言“是当代作家中最具历史主义倾向、一直最执着地关注着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一个,而且这种关注还体现了强烈的人文性和当代性”。
同时,动物意象也是莫言小说中历史书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赋予小说更多的乡野气息,蕴含着民族文化象征意义。在目前关于莫言小说中动物意象的研究中,“蝗虫”意象并没有得到深入考察。以山东地区为代表的中国北方历来蝗灾频发,造成庄稼绝收、灾民流亡的记载不绝于书。在以农为本的中国,蝗虫因其带来的毁灭性灾难成为特殊的历史符号,带有社会动荡、灾民流亡的苦难烙印。
莫言作品中多次出现的“蝗虫”意象和20世纪早期山东地区蝗灾频发威胁民众生存有直接关系。莫言小说中提及“蝗虫”“蚂蚱”等词多达几十处,有的以蝗灾为叙述中心,描写了蝗灾对百姓生存的巨大威胁,如《红蝗》和《蝗虫奇谈》逼真地刻画了高密乡蝗灾中蝗虫的活动与人的反应。因蝗虫与民众苦难有紧密相连的社会内涵,所以系统考察莫言小说中的“蝗虫”意象,将有利于我们认识作家呈现历史的独特方式。
因此,本文希望通过追溯历史,将20世纪早期山东的蝗灾历史记载与莫言的小说文本对照,在对《红蝗》《蝗虫奇谈》《丰乳肥臀》中的蝗灾书写进行文本细读的基础上,探究莫言小说中蝗灾书写的历史依据与民间特质。
一、历史的钩沉者:向真实靠近
莫言的作品以民间的视角展示历史,对山东高密蝗灾故事的书写贴近史料。例如,《红蝗》从一个返乡者的视角写故乡的蝗灾;《蝗虫奇谈》以“我”的视角回溯1927年家乡的蝗灾等。对读历史记载与相应的文本,可以发现小说对于历史现场的高度还原。
(一)历史的坐标:具体的时空
莫言小说中的蝗灾描写明确提示了蝗灾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例如:
1927年4月的一天,我爷爷扛着锄头到田里去锄小麦。(《蝗虫奇谈》)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六月十五日,高密东北乡食茅家族族长率人跪拜八蜡神,毕恭毕敬,泣血为文。(《红蝗》)
她苦苦地思索着,脑袋里有一个亮点倏忽一闪,迅速变成一片亮光,照耀着十几年前那场特大蝗灾的情景。(《丰乳肥臀》)
《蝗虫奇谈》的开篇与结尾都提及1927年的时间点;《红蝗》中的《祭八腊文》中写道“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丰乳肥臀》叙述的时代背景是日军侵华时期,由此推算母亲记忆中的蝗灾约发生在20世纪初。以上文本中的蝗灾描写都把叙述时空指向20世纪早期的山东。据历史记载,当时山东地区百姓深受飞蝗之害,且蝗灾往往与旱灾相伴发生。特別是莫言小说中提及的“1927年”,山东出现大旱,继而发生蝗灾,省内受灾面积24万平方公里,灾民有2000多万。莫言作品中这种明确的时间标记,不仅将文本放置在历史的网格中增加了厚重感,而且通过充分还原历史现场增强了叙事的真实性。
同对历史时间的把握一样,莫言对于历史空间的构建也格外关注。小说的叙述空间是莫言的故乡——山东高密。山东因其特殊的地理特征成为蝗灾的多发地,《山东蝗虫》中提道:“鲁北沿海洼地面积广,杂草丛生,均造成蝗虫的适生环境……构成全国面积最大的东亚飞蝗区。”此外,在20世纪早期的山东,帝国主义国家大肆侵略,军阀混战,社会冲突激烈。山东的志书记载了当时的灾情:“民国十七年(1928),山东水、旱、蝗、雹灾及兵祸齐发”,1928年,山东干旱、瘟疫、地震接连发生,加之中原大战,百姓生存难以为继。因此,在蝗灾书写中,莫言将其与战争、旱灾、饥荒的地域历史背景并置,隐含着强烈的现实批判性。《蝗虫奇谈》中叙述了1927年发生于高密的蝗灾,提及长辈们看到的仅是身处之地的灾难,却不知蝗灾和兵乱、饥荒一起席卷了整个山东大地。蝗灾与国家社会的动乱呼应,呈现出乱世的图景。
通过以时空为经纬架构的历史坐标,莫言将家乡蝗灾的家族史放置在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新旧交替、动荡不安的大背景中,“小家”与“大国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