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视角下宋代寺院的设立与管理.docxVIP

行政法视角下宋代寺院的设立与管理.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行政法视角下宋代寺院的设立与管理   【摘要】宋朝通过系帐制对寺院的设立进行规制,一年一造的刺帐和全国范围内的都籍极都极大的方便了统治者对全国寺院发展的情况的监察与把控。以使其能准确的了解到全国佛教寺院和僧尼的发展情况。而由行政法令规定了的刺额制,是其区分寺院合法性的标准,便于其更加精准的控制佛教寺院的数量和僧人规模的大小。管理寺院僧人的机构在宋代几经变革,最终由祠部独掌全国寺院事务,极大的强化了对全国寺院的控制与管理。   【关键词】寺院行政法设立规制区别管理机构统一   引言   宋朝是中国佛教专制的关键节点,在这段时期中,佛教的发展呈现出世俗化、平民化的特点,国家对佛教的管理和规制进一步加强,系帐制,敕额制等宋代行政法律日渐完善。在中国,佛教僧团的存在是以寺庙为基础的。寺庙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僧团人数和规模,也对当地的社会稳定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是故,宋朝统治者对佛教寺院管理十分关心,并以行政法律对其加以规制和管理,以达到强化寺院行政,规制宗教发展的目的。   一、寺院设立的行政规制   宋初为了减少周世宗“法难”对政教关系的不利影响,增强其政权合法性,兴建了许多寺院,并采取了一系列缓和政教矛盾的措施。如太祖建隆二年“诏以扬州行宫为建隆寺”。太宗也兴建了启圣禅院、妙觉禅院、开宝寺、天清寺、景德寺等。但是宋朝统治者也深知僧团人数的无限膨胀会对社会和经济带来灾难性影响,故此其对寺院的建设采取了限制措施。而就總体来看,规制寺院设立的主要方式是系帐制度和敕额制度。   (一)系帐制。私建寺院若要取得合法地位,第一步就是要系帐或系籍。所谓系帐,实际上类似于一定时期内寺院和僧尼书目的统计报表。《大宋僧史略》卷中《僧籍驰张》载:“今大宋用周显德条贯,三年一造,著与律令也”;《宋会要辑稿》也写到:“凡僧道童行,每三年一造账,上祠部,以五月三十日至京师”。宋朝秉继了五代的系帐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和细化,规定一年一造,并建立了专门反映全国寺院情况的统计表。   (二)敕额制。中国最早的敕赐寺院是洛阳白马寺。“后汉明帝永平十年丁卯佛法初至,有印度二僧摩腾、法兰以白马驮经像,届洛阳,赐于鸿胪寺安置....至十一年戊辰,敕于雍门外别建寺,以白马为名,即汉图佛寺之始也。”这种皇帝亲自颁发敕令建造的寺院在最初佛教不具规模之时肯定没有区分合法与否的意义,但是敕建寺院对于私建寺院来说,无疑代表着一种国家许可,这种许可不仅有据可查,管理方便,其存在的正当性也能得到保证,有国家机器为之背书,地位和影响力也能有所保障。   二、寺院的区别管理   管理寺院僧人的机构在宋代几经变革。最初,宋代继承唐制,僧尼隶属功德使管辖。功德使在唐中宗神龙年间始置之时,仅是一种临时性的差遣,其职掌为总管某一区域的具体功役;至唐中后期时,功德使的职掌既留存着其前期的内容,又伴随其制度化而增加了总管僧尼帐籍等教门事务的新内容,同时其管辖范围也承袭着前期职掌的区域性而表现为仅止于京城管内的特点;唐末五代,任功德使者有宰执,有开封府,也曾有宦官,而宋代功德使则是由开封府尹兼任,后来由于“太宗、真宗皆尝尹京,后亲王无继者”。但功德使的管辖范围却无改变;而宋代功德使及鸿胪寺的管辖范围之止于京城,则是宋代在宗教管理制度上对后周的继承所致。神宗元丰改制后,寺院的管理机构由功德使转到鸿胪寺。据《文献通考》记载:宋鸿胪寺。。。元丰管制行。。。。卿掌四夷朝贡、宴劳、给赐、送迎之事,及国之凶仪、中都祠庙、道释帐籍除附之禁令。。。。。在京寺务司及提点所,掌诸寺茸治之事。传法院,掌译经润文。左右街僧录司,掌寺院僧尼帐籍及僧官补授之事。   总结   在中国,佛教僧团的存在是以寺庙为基础的。寺庙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僧团人数和规模,也对当地的社会稳定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宋代十分重视对寺院的管理和控制,并以行政法律规范对其加以规制和管理,以达到强化寺院行政,规制宗教发展的目的。其通过系帐制对寺院的设立进行规制,一年一造的刺帐和全国范围内的都籍极都极大的方便了统治者对全国寺院发展的情况的监察与把控。以使其能准确的了解到全国佛教寺院和僧尼的发展情况。而由行政法令规定了的刺额制,是其区分寺院合法性的标准,便于其更加精准的控制佛教寺院的数量和僧人规模的大小。管理寺院僧人的机构在宋代几经变革,最终由祠部独掌全国寺院事务,从而实现了寺院教务的管理的全国统一,极大的强化了对全国寺院的控制与管理。   【参考文献】   [1]张祝平、任伟玮:《宋代杭州佛教与世俗社会关系研究》,载《宁夏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   [2](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