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大学生国防理论与训练指导》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pptx

《大学生国防理论与训练指导》 第九章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pptx

  1. 1、本文档共10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1.1 战备等级转换;1.1 战备等级转换;1.1 战备等级转换;“三分”,就是将个人的物资分为携行、前运、后留三部分,分别放置。;“四定”,即定人、定物、定车、定位。;2;紧急集合,就是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进行的集合,是应付突然情况的一种紧急行动。 士兵一般是根据上级的紧急战备号令实施紧急集合。士兵一旦接到紧急集合的信号或命令时,应立即按规定着装,携带齐武器装备和器材,迅速到达规定地点集合。 紧急集合分为全副武装紧急集合和轻装紧急集合两种。全副武装紧急集合根据当时部队所处的战备等级状态确定。此时,人员的负荷量、携行的装备和器材均按战备方案和上级的规定执行。轻装紧急集合是在执行临时性的紧急任务时所采取的一种方式。着装时,为减轻士兵的负荷量,通常不背背包(或携带单兵生活携行具),以提高部队的快速机动能力。 紧急集合的程序??四步:着装、整理携行生活器材、装具携带和集合。;紧急集合通常着训练服,白天进行紧急集合时,一般就按当时的训练着装进行。如果上级重新规定了着装,应立即换装。夜间实施紧急集合时,应迅速起床,按照帽子(冬季戴皮、棉帽时,披装后再戴)、上衣、裤子、袜子、鞋子(双层床上层的士兵打完背包再穿鞋子)的顺序进行穿戴。;没有装备生活携行具时,应打背包。背包宽30~35厘米,竖捆两道,横压三道,如图9-1所示。雨衣放在挎包内;大衣通常捆于背包上端,大衣袖子捆于背包两侧;鞋子横插在背包背面中央或竖插两侧。锹(镐)竖插在背包背面中央,头朝上。;没有装备战斗携行具的携带装具的方法。全副武装:背手榴弹袋,左肩右斜;背挎包,右肩左斜;扎腰带(机枪手先背弹盒);披弹袋;背防毒面具,左肩右斜;背水壶,右肩左斜。 轻装:其他装具的披带同全副武装,只是不背背包,将锹(镐)头朝下背于右肩,系绳绕腰间与背绳系紧;米袋,右肩左胁;雨衣(冬季带大衣时,将大衣袖子留在外面卷紧捆好,再将袖口对接扎紧)左肩右胁。;士兵披装完毕后,迅速跑步到班集合地点,向班长报告。全班到齐后,班长带领全班迅速赶到排集合场,并向排长报告。 士兵在紧急集合时要做到:迅速、肃静、确实、完整、安全、便于行动。这就要求每名士兵在平时应按规定放置武器、弹药、装具和衣物,这样在紧急集合时就便于拿取和穿着,行动才不会慌乱。;3;3.1 行军的组织;(三)下达行军命令;(四)组织战斗保障;(五)做好物资装具准备;行军指挥员或其副手通常位于纵队先头,掌握行军速度。;行军指挥员或其副手通常位于纵队先头,掌握行军速度。;行军指挥员或其副手通常位于纵队先头,掌握行军速度。;行军中,指挥员应当与所属单位保持顺畅的通信联络,及时了解和果断处置各种情况。;行军中,指挥员应当与所属单位保持顺畅的通信联络,及时了解和果断处置各种情况。;行军中,指挥员应当与所属单位保持顺畅的通信联络,及时了解和果断处置各种情况。;4;;;;;;;;;;;;;;;;;;;;;;;;;;;;;;;;4.6 野外求救;4.6 野外求救;“SOS”的由来 莫尔斯电码“SOS”是国际公认的紧急呼救信号。每当危机出现时,“SOS”呼救信号就会传向四面八方,无数生命因此得以挽救。 在莫尔斯电码中,“SOS”是最易被识别和表达的字母组合。这三个字母组合没有实际意义,它们对应的电码分别代表三短音、三长音和三短音。这个组合简短、准确、连续而有节奏,易于拍发和阅读。 莫尔斯电码“SOS”最先被德国政府采用。1905年4月,德国国家无线电条约引入这一电码。1906年,第二届国际无线电会议在德国柏林召开,会议签署的条约将莫尔斯电码“SOS”规定为国际统一的遇难呼救信号,这一条约于1908年7月1日正式生效。 最初,虽然“SOS”呼救信号已被宣布为国际统一呼救信号,但当时的电报员仍偏向使用“CQD”。;“SOS”的由来 1909年,当邮轮“斯拉沃尼亚”号在葡萄牙亚速尔群岛附近受到撞击后,船员发送“SOS”信号求救,船上所有人员获救。这是利用“SOS”信号成功求援的早期实例。 然而,直到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后,“SOS”呼救信号才得到广泛应用。“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后,船上的无线电操作员先是发送“CQD”信号求援,但一直得不到回应。最后,在一名无线电操作员的建议下,“泰坦尼克”号开始发送“SOS”呼救信号。遗憾的是,等到其他船只收到信号时,已经为时过晚。 此后,人们认识到应用国际统一呼救信号的重要性。于是,“SOS”呼救信号逐渐得到国际公认。;4.6 野外求救;5;;;;;;;;;;;;;;;;;;;;;;;;;;;;;;;;;;;;谢谢观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