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饮食散文中的人生况味
摘要:《雅舍谈吃》是梁实秋先生介绍饮食文化的一本散文集,但在这本书中,梁老先生不仅仅谈吃,他将饮食文化、故土乡情融入其文章之中,令人掩卷遥想美食的同时,还能沉思其中的人生况味。从这本散文集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情冷暖,窥见人之本性,更能体悟到人生哲理。
关键词:《雅舍谈吃》梁实秋饮食散文
《雅舍谈吃》是梁实秋先生在台湾时期完成的一部散文集,书中介绍了许多有关饮食文化的知识,读来令人口舌生津,垂涎三尺。梁老以他特有的典雅的语言描写各地美食,文白相间,旁征博引;但他又不仅仅谈吃,他将饮食文化、故土乡情融入其文章之中,令人掩卷遥想美食的同时,还能沉思其中的人生况味。
一、从饮食中品人情
《礼记·礼运》中说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食欲乃是人之本性,是人们生存的根本。但随着文明的不断发展,饮食早已不再仅仅满足人们生存之需,而是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融入了地域特色和个人情感。读完这本《雅舍谈吃》,最令人动容的莫过于其字里行间浓浓的人情味。
梁实秋的一生也算是漂泊不定。他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抗战爆发之后,他在北平、青岛、广州、四川等地来回奔波。1949年他来到台湾定居。此后便没能再回到故乡北平。所以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一股浓烈的怀乡之情。《雅舍谈吃》中的许多篇目都是描写其故乡北平的饮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可能要属豆汁儿了。胡金铨先生在谈老舍的一本书上,一开头就說:“不能喝豆汁儿的人算不得真正的北平人。”梁实秋先生也这样认为,他说就是在北平,喝豆汁儿也是以北平城里的人为限,城外乡间没有人喝豆汁儿。而且豆汁儿这一食物是没有阶级之分的,在北平城里,上到府门头儿的姑娘、哥儿们,下到底层的劳动人民都好这一口。离开北平之后,梁公想念豆汁儿到不能自已,他在台北虽也尝到过豆汁儿,但完全不是北平的味:“乌糟糟的两碗端上来,倒是有一股酸馊之味触鼻,可是稠糊糊的像麦片粥,到嘴里很难下咽”。由此梁公发出了“可见在什么地方吃什么东西,勉强不得”这一感慨。诚然,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饮食文化,其他地方虽可仿制但难得其精髓,这一点身在异乡的游子是最有感受的。“勉强不得”四个字道尽了梁公内心苦涩的思乡之情。
梁公通过饮食抒发思乡之情不独写自己,也写身边的亲人朋友。梁公有一位甘肃的同学极嗜葱蒜,而因夫人是江苏人家中禁食葱蒜,所以他去梁公家做客只要求大葱一盘,其他菜肴竞一口未动。梁公的妻子偶然在台北一家店里看见家乡特产黄泥螺便悉数买了回来,大有“他乡遇故知”之感。据梁公描述“黄泥螺小得像绿豆一般,黑不溜秋的,不起眼,里面的那块肉当然是小得可怜,而且咸得很”。在外人看来不起眼的吃食,可能是游子心中最放不下的美食。梁公这样由己及人的写法,更加突出了饮食作为故乡的一部分对游子味蕾和心灵的影响之深。这些具体可感的乡味可激起游子内心深处的乡愁。
乡情之所以难忘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其与亲情紧密联系在一起。在《雅舍谈吃》中梁实秋经常写到幼时的家常美食。比如有一回小弟弟问母亲小炸丸子的价钱,母亲听后一阵心酸,立即派人去买了一碟小炸丸子,让他们兄弟姐妹分食,梁先生说后来事隔七十多年,他仍不能忘记那一回吃小炸丸子的滋味。又如梁公本不爱吃粥,但对母亲亲自熬的一小碗粥却甘之如饴。梁母的粥不是用剩饭煮的,而是用生米慢煨出的。水是一次加足,不再半途添水,也不加搅和,只由它翻滚。这样煮出来的粥黏稠且米粒颗颗完整,再佐以笋尖火腿糟豆腐之类的配菜,其味甚佳。这样极考验火候和耐心的一碗粥融入了母亲浓浓的爱意,自是其他粥比不得的。
在《雅舍谈吃》中我们不仅能看到温馨的亲情,还能看到许多真挚的友情。梁公没有单独写他的朋友们,但是在多数篇幅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他朋友的身影,虽只是寥寥几句,却尽显情谊。《酱菜》一文中提到梁公好友老向在“抗战”后方时约定将来要给他带保定名产酱菜。“抗战”胜利后他果然实践诺言,带着一篓酱菜从保定到北平特意看望梁公,真可谓是“礼轻情义重”。再如《鱼丸》一文中梁公提到友人高鸿缙先生曾以其夫人亲制鱼丸相赠,连鱼丸带汤带锅,滚烫喷香。家常菜虽普通,可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珍贵的存在,若非情谊深厚是不会轻易相赠的。像这样朋友之间的盛情款待,书中有诸多描述,梁公交友之广令人羡慕。
时间如流水,它能冲淡很多记忆,而这些独特的味道之所以能被长久地记住,多半与品尝菜肴时的特别的情感有关。与其说是那些佳肴之味久久不能忘怀,不如说是心中的那一份情难以忘却。
二、从饮食中窥人性
人性之复杂难以想象,几乎没有一个人可以说清道明,但我们可以从梁公的《雅舍谈吃》中窥见人性的一些方面。
《鲍鱼》一文中梁公说他吃鲍鱼最得意的是一碗鲍鱼面,其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