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丸剂经典之作——王氏保赤丸
摘要本文从中药丸剂的起源与发展、王氏保赤丸的剂型特点和成型技术进行分析,凸显王氏保赤丸的巧妙设计、药辅同源的合理应用以及分层泛制的加工技艺,从而提升中药制药工业的民族自信和中医药文化自信。
关键词王氏保赤丸“中华第一丸”中药丸剂
中图分类号:r28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20)05-0076-04
classicalwork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ill——wang’sbaochipill
diliuqing,wangjing
(nan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nanjing210023,china)
abstracttheoriginanddevelopmen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pill,formulationcharacteristicsofwang’sbaochipillaswellasitsmoldingtechnologyisanalyzed,bywhichitsingeniousdesign,pharmaceuticalexcipientandpreparationprocessarehighlightedsoastopromoteself-confidenceofpharmaceuticalindustryandtraditionalcultureoftcm.
keywordswang’sbaochipill;“thefirstpillinchina”;tcmpill
中药丸剂系指中药饮片细粉或提取物添加适宜的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丸剂具有体积小、剂量准确、取用方便,缓释毒性、掩盖药物异味、减少对胃肠道刺激,药效持久、便于保存等优点。此外,丸剂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加入各种赋形剂,如制成水丸、蜜丸、蜡丸、膏丸等,使之更加适应病情的需要;还可利用各种包衣,使丸剂在消化道内不同部位和规定的时间内崩解,得到比煎剂更加缓和、持久的药效[1]。微丸系指粒径≤2.5mm的各类丸剂,属于多单元释药体系,具有载药范围宽、局部刺激性小、释药稳定性高且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2-3]。笔者从中药丸剂的起源与发展、王氏保赤丸匠心独运的剂型特点和独特的成型技术进行分析,凸显王氏保赤丸的巧妙设计、药辅同源的合理应用以及分层泛制的加工技艺,从而提升中药制药工业的民族自信和中医药文化自信。
1中药丸剂的起源与发展
中药丸剂历史悠久,是中国临床医学应用最早的剂型之一。丸的名称、剂量及制备工艺等最早记述于《五十二病方》中,但此时系统的方剂剂型理论体系尚未形成,书中“垸/丸”仅用来形容外形,而非剂型名,在《黄帝内经》中,丸剂第一次以剂型名称出现。有关丸剂的理论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其中记载:“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1]。汉代時期,张仲景提出加入有黏性的辅料以制备丸剂[4],他在《伤寒杂病论》中,首次提出将动物胶汁、淀粉糊和炼蜜等用作丸剂的赋形剂,而在此之前,丸剂大多是利用本身的黏性粘合制成。唐代时期,丸剂及赋型剂种类更加繁多。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了蜜、蜡、松脂、枣肉、酒、醋、饧、乳汁等近40种丸剂的赋型剂。此外,蜡丸、包衣丸、蜡壳丸是唐代出现的3种特别的丸剂。蜜蜡丸和浓缩丸始见于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丸剂应用理论:“疾有宜服丸者、服散者、服汤者、服酒者、亦兼用所病之源,以为某制耳”。
宋代时期,糊丸和水丸相继出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圆”即为丸剂。北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下卷载方120首,其中丸剂有65首。宋徽宗赵佶的《圣济经》亦有记载:“丸者,取其收摄,而其治在下,腹中之病及不可散服者宜用丸也”。苏轼和沈括撰写的《苏沈内翰良方》指出“大毒者须用丸……甚缓者用丸”。
《集验方》中,有以纯水为丸的记载:“捣粟米作粉,水和作丸,如楮子大七枚”,这是中国历代医学文献中首次提到以纯水作丸。
明代时期,丸衣的应用得到了推广,朱砂包衣迅速发展,李时珍提出“丸散须用青石碾,石磨,石臼,其砂石者不良”。
蜡壳丸在清代有了新的发展,并详细记载其制作技术和服用方法。如《外科证治全生集》中记载:“阴干以黄蜡包裹珍藏,临用破蜡壳取丸,陈酒化服”。
民国时期,制药学专家杨叔澄对传统丸剂进行改进,提出了“子母丸法”,即将一些药效峻猛、性味苦寒易伤胃气的药物制晒干为芯,再用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15544.1-2023三相交流系统短路电流计算 第1部分:电流计算.pdf
- 2022中职组建筑CAD赛项正式赛题、答案和评分细则完整版包括附件-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正式赛卷 .pdf VIP
- 建筑工程图集 21CS03-3:一体化预制泵站选用与安装(三).pdf VIP
- 2025年高考四川卷物理真题试卷含答案.pdf VIP
- 权威解读GBT50493-2019《石油化工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docx VIP
- 第四章煤中水分2015.ppt VIP
- 崇友电梯GF168图纸.pdf
- Flipped怦然心动电影台词英文整理版.doc VIP
- 甲级办公楼架空地板技术要求.docx VIP
- 施工动火作业票.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