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精神与传奇笔法.docx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野史精神与传奇笔法   摘要:1940年12月,身在香港的萧红完成了《呼兰河传》这部长篇小说,仅隔一年多,这位天才女作家在香港与世长辞。这部小说在她生前就备受争议,在她死后,更是长期被压抑,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才被给予正面评价。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于萧红《呼兰河传》的文体研究集中在研究其“散文化”特征上,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研究的课题在于,萧红的《呼兰河传》是如何以野史精神与传奇笔法弥补了文学史的空白,并接续了历史的断裂的。   关键词:野史传奇萧红《呼兰河传》   一、野史精神:温情的启蒙   鲁迅在《读经与读史》中区分了“正史”与“野史”:“对于旧书上瘾了,那么,倒不如去读史,尤其是宋朝明朝史,而且尤须是野史;或者看杂说……‘官修’而加以‘钦定’的正史……要摆‘史架子’,里面也不敢说什么……野史和杂说自然也免不了有些讹传、挟恩怨,但看往事却可以较分明,因为它究竟不像正史那样地装腔作势。”   野史具有“野”的精神,它无伪饰,不造作,原始而真实。“如看野史和杂记,可更容易了然了,因为它们究竟不必太摆史官的架子”,因而能够更加深刻地看到“中国的灵魂”。“野史”常能波及社会下层文人、平民百姓。在鲁迅看来,“野史”自有一种“俗”的力量,“道破”世间的伪面,直面血淋淋的人生。   鲁迅晚年常常谈及的“野史笔记”,“连带批评了中国文化当中‘彼此说谎,自欺欺人’的传统”,与鲁迅“立人”的“国民性批判”的启蒙思想相为一体。   萧红虽生自地主家庭,却接受了现代新式教育,后来更是成为鲁迅的学生。在《呼兰河传》中,许多小人物以类似“野史杂传”的方式合在一处。用“启蒙的野史”来形容萧红《呼兰河传》并不为过。而“自欺欺人”,表现在《呼兰河传》中的有二伯、团圆媳妇、那令人难忘的“大泥坑”和“瘟猪肉”,以及赶车的车夫、卖豆腐的、卖麻花的等人物身上。耐人寻味的是,萧红并未用鲁迅那样凌厉的笔锋,她颇为柔和,正是在这些柔和之处,其人物显示出了不一样的韧性:“假若有人问他们,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他们并不会茫然无所对答的,他们会直截了当地不假思索地说了出来:‘人活着是为了吃饭穿衣。”’在“吃饭穿衣”的平庸之中,萧红看到了他们“仍旧在人间被风吹雨打”的生命坚韧处。这正是萧红不同于鲁迅的、另一种温情的启蒙。   “历代官修的历史都是权力的历史、胜利者的历史、男人的历史、大人物的历史;少有失败者的历史、女人的历史、儿童的历史。”然而在《呼兰河传》中终于得见小人物、妇女、儿童的历史。《呼兰河传》中的“野台子戏”,岂是在写“野台子戏”?萧红是在为所有的女子作传。她们未嫁前,对婚姻充满了憧憬:“看戏去的姑娘,个个都打扮得漂亮……温文尔雅,都变成了大家闺秀。”但婚后的姑娘回到娘家:“相对无语,又喜又悲……关于别离了几年的事情,连一个字也不敢提。”女子若婚姻不幸,娘家只好说:“这都是你的命(命运),你好好的耐着吧!…‘跳井的跳井,上吊的上吊。”这些女子们的悲剧不是由几个“反派角色”所造成的,她们是死于旧中国封建伦理秩序的“共犯结构”,那个小团圆媳妇的悲剧是“人处于社会关系结构之中成为‘结构人质’的悲剧”,是女子进入“吃人”的严苛伦理秩序中的悲剧。   除女子外,还有儿童的历史。从第三章起,萧红以儿童的“我”的视角进入个体,依次写了“我”与祖父在后花园、“我”在储藏室、祖母的死、“我”的历险、“我”跟祖父学诗、祖父为“我”做烧鸭。这些事情并非毫无关联,在这些事情中,四季轮回,“我”在慢慢长大。小说的时间流淌得非常缓慢,在时间之流里,萧红第一次写到了“生”之欢喜,而这种欢喜来自于祖父的“爱”:“等我生来了,第一次给了祖父的无限的欢喜,等我长大了,祖父非常爱我,使我觉得在这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这种深厚真切的“爱”给灰色、苦闷的“生”带来了明亮的、无限的欢喜。   萧红曾说:“作家不是属于某个阶级的,作家是属于人类的。现在或者过去,作家们写作的出发点是对着人类的愚昧!”是“对着”,而不是硬邦邦的“揭露、嘲讽”。“对着”含有“面对”的意思,“面对人类的愚昧”,《呼兰河传》不是赤裸裸的讽刺,萧红的笔墨里蘸满了从下往上看的体恤情怀。这亦是《呼兰河传》所具有的,带有温度的启蒙性所在。   二、传奇笔法:写神、议论、诗笔   20世纪90年代以来,萧红的《呼兰河传》经常被称为“散文化”小说,“散文化”的特点有如下内涵:“诗性”“越轨的笔致”“自由化”等。还有学者将“散文化”作为自鲁迅的《故乡》开始的一种现代文学传统。“散文化小说”的开端从鲁迅开始,包括了萧红、沈从文、废名,如果继续追溯下去,还有孙犁、汪曾祺等作家。这类的研究有:阎志宏的《萧红和中国现代小说散文化》,《中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