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适应对象: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
课程代码:03E02427
学时分配:总学时为54学时,周学时3,第7学期开设。
赋予学分:3
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后修课程:教育实习、毕业论文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中国传统文化》是高等学校思政专业的哲学类基础课程之一。是我系思政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民族复兴离不开民族文化,有民族化才有世界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一门专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内容与生活联系密切,又具有极强的现实价值。由于这两个特点,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知识,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工作与生活。
本课程的重点难点是传统的基本定义、范围、历史的发展过程及现实意义等。
本课程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为主,但教授时注意启发式教学,开展灵活的课堂讨论,并进行一两次社会调查及实践,将理论学习与综合运用结合起来。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一)教学内容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为什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怎么学中国传统文化
(二)重点难点
为什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三)教学安排
理论教学 4 课时
第二章:炎黄时代与中国文化的开端
(一)教学内容
始祖的业绩
北粟南稻的农业
古陶神玉的世界
从刻画符号到文字发明
龙——中国文化奋发精神的象征
(二)重点难点
龙——中国文化奋发精神的象征
(三)教学安排
理论教学 4课时
第三章: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中国哲学
(一)教学内容
天人之学
变易之学
会通之学
(二)重点难点
天人之学
(三)教学安排
理论教学4课时
第四章:伦理道德与人文文化
(一)教学内容
传统美德
中国史学的特色
古典文学的人文精神与艺术魅力
(二)重点难点
传统美德
(三)教学安排
理论教学3课时
第五章:中国古代宗教的主体
(一)教学内容
教的传入与中外文化交流
道教的兴起与多种文化的融合
佛教、道教与传统文化
(二)重点难点
佛教、道教与传统文化
(三)教学安排
理论教学4课时
第六章:绚丽多彩的文物殿堂
(一)教学内容
器的文化特征
铜镜的文化价值
金银器的文化内涵
青铜器、陶器、瓷器与中国古代文化
(二)重点难点
青铜器、陶器、瓷器与中国古代文化
(三)教学安排
理论教学4 课时
第七章:文化的摇篮
(一)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学校的源流和特点
传统教育与传统文化
(二)重点难点
传统教育与传统文化
(三)教学安排
理论教学4课时
第八章:艺术精品
(一)教学内容
国书法概说
书法精品欣赏
国画与传统文化
(二)重点难点
国画与传统文化
(三)教学安排
理论教学4课时
:医学与养生学
(一)教学内容
医学的分科
中医学的理论及药物学的发展
中医学派和中医养生学派
中华医学的文化特点
早期儒家的养生理论
(二)重点难点
早期儒家的养生理论
(三)教学安排
理论教学 5课时
第十章:饮食文化的优良传统
(一)教学内容
我国饮食文化的特色
饮食文化的保存与发展
(二)重点难点
我国饮食文化的特色
(三)教学安排
理论教学 6课时
第十一章:古建筑与传统文化
(一)教学内容
建筑中体现的传统文化精神
传统建筑的类型
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
(二)重点难点
建筑中体现的传统文化精神
(三)教学安排
理论教学5课时
第十二章:传统文化遇到挑战
(一)教学内容
东方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关于传统文化的思考与反省
传统文化在近代的成就和价值
(二)重点难点
21世纪与中国传统文化
(三)教学安排
理论教学6课时
五、教学设备和设施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应具备多媒体设备如电脑、音响、话筒、投影仪等设备。
六、课程考核与评估
课程考核方式可以比较灵活,闭卷或开卷方式均可,侧重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学生修完本课程后参加期末考试,其成绩的评定以平时考察和期末考试成绩的综合为准。
七、附录
[1]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
[3]刘勰.文心雕龙[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
[4]李泽厚.美的历程[M].上海: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
[5]蔡仪.蔡仪美学文选[M].开封:河南文艺出版社,2009.
[6]李渔.闲情偶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7] 王善忠.美学的传承与鼎新纪念蔡仪诞辰百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8] 王宏印.中国传统译论经典诠释:从道安到傅雷?[M].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7.
[9] 王永宽.闲适的情趣·《闲情偶寄》的生活美学?[M].北京:?海燕出版社, 201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