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诗经》的社会交流功能和符号学
——兼论赋诗言志风气形成的原因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著名的诗歌总集,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
宝之一。但《诗经》除了具有不朽的文学价值外,它在先秦时期特别是春秋
时期还有其实用的价值与功能。作为教育手段来说,它是一部无所不包的百
科全书,作为社会交际手段来说,它是贵族阶级、士大夫特别是外交官员不
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所以孔子说:
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
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论语·阳货》)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
为!(《论语·子路》)
班固《汉书·艺文志》说:
古者诸侯卿大夫交结邻国,以微言相感,当揖让之时,必称诗以喻其志,
盖以别贤不肖而观盛衰焉。故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也。春秋之后,
周道浸坏,聘问歌咏不行于列国。
由于《诗经》在先秦时期有其实用的社会价值,特别是社会交流的功能,
因而《诗经》是古代社会贵族子弟的必修课。《论语·秦伯》说:“子曰:兴于
《诗》,立于《礼》,成于《乐》。”《周礼·春官》说: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
兴、道、讽、诵、言、语。”古代歌诗是配乐的,因此所谓“乐语”就是指配
乐而唱的歌词——诗歌。“兴、道、讽、诵、言、语”,是指运用“乐语”表
.
.
情达意的各种不同方式。“国子”(贵族子弟)只有通过大司乐有关乐语的正确
传授和严格训练,才能有效地掌握《诗经》社会交流的功能。
当时的统治阶级不仅严格地要求本阶级的子弟学习《诗经》,而且也鼓励
平民百姓学习《诗经》。《管子·山权敖》就曾说:“《诗》……民之能此者,
皆一马之田,一金之衣。”因而在春秋时期,上自天子、诸侯、士大夫,下至
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平民百姓,都是或多或少懂得一些《诗经》的。
《诗经》之所以能成为古代社会各种场合重要的交际手段,其原因是多
方面的。
一、《诗经》在春秋时期就具有很高的地位。《诗经》的名称虽然是汉代
才有的,在先秦时代一般称《诗经》为《诗》或《诗》三百,但《诗经》作
为经典著作的地位实际上在春秋时期已经确定了。据《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载:“赵衰曰:说(悦) 《礼》、《乐》,而敦《诗》、《书》。《诗》、《书》义之府也;
《礼》、《乐》德之则也。”可见早在公元前 633 年之时,《诗经》的祟高地位
业已确定,它被人们公认为义理的府库。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
曰: 《诗》无邪。”《贾子·道术篇》:“方直不曲谓之正,反正为邪。”故孔子
的话可理解为:《诗经》三百篇都反映了作者正直的心声。正因为《诗经》是
义理的府库,又体现了社会各阶层正直的心声,因而《诗经》被人们广泛的
引用,仅以《左传》为例统计,在春秋二百四十年间,各种人物引证《诗经》
(含《诗经》的逸诗)就达二百三十多次,而在孔子二十岁以前,引证的有二
百○七次之多。这更证明了《诗经》的祟高地位远在孔子之前就确立了。《诗
经》的崇高地位其及权威性,是《诗经》成为社会交际手段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诗经》题材广阔、内容丰富,自祭祀到征战,从爱情婚姻到宴庆祝
.
.
寿,乃至士大夫的忧国忧民与劳者、怨女的悲叹,凡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
不毕具。再加上《诗经》是韵文,易于记忆与背诵;《诗经》的语言精炼生动,
委婉含蓄,比普通的语言具有更强的表达力。因而《诗经》很自然地成为古
代社会人们表情达意的工具,这是《诗经》成为社会交际手段的第二个方面
的原因。
三、诗、乐、歌、舞的一体性是《诗经》成为社会交际手段的另一个重
要原因。《墨子·公孟篇》说:“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
百,舞《诗》三百。”这种诗、乐、歌、舞的一体性,再加上揖让之礼——登、
降、辞、拜的动作,使赋诗言志或“以钟鼓道志”时 ( 《荀子·乐论》语),
就具有多功能的信息交流。雅各布森说:“人类社会中最社会化、最丰富和最
贴切的符号系统显然以视觉和听觉为基础。”①特伦斯·霍克斯说:“听觉符
号在特征上与视觉符号有本质的不同。前者把时间而不是空间作为主要的结
构力量。后者使用空间而不使用时间。听觉的
文档评论(0)